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跟我读原著”之《论持久战》
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量:8029

一、活动时间

2021年6月1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动地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207办公室

三、参加人员

概论教研室老师

四、原著名称

《论持久战》

五、主讲人

刘阁珺 讲师

六、主要内容

本次学习主要围绕着著作《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与现实价值的关系展开,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1.著作背景

20世纪初《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2.著作内容

《论持久战》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进而指出: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第二,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第三,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第四,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一个弱国。第二,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平衡到劣势。第一阶段,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大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

《论持久战》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3.著作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重读《论持久战》,具有多方面现实意义。首先,坚持辩证思维,全面地看待当代中国的发展,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势;其次,坚持战略思维,始终保持深邃的战略远见和坚实的战略定力,坚持“四个自信”,稳步推进各项事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坚持主体思维,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凝聚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