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典型案例:传承雷锋红色基因:构建“多方共建、四课联动、双核共融”大思政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1-09-20浏览量:44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雷锋式高素质人才,青岛黄海学院自建校以来坚持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建成全国高校首家雷锋纪念馆,学校二十年磨一剑,经历了“内领外引、交融发展、共建共享”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学雷锋、引雷锋、做雷锋、育雷锋”的四部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和体系。

一、育人举措

(一)创建“校--所”多地共建的合作共赢机制

建设雷锋纪念馆、雷锋塑像、雷锋讲坛、《雷锋》杂志工作站“四位一体”学雷锋教育基地,对社会免费开放。

与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雷锋纪念馆、研究所、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以及部分高校紧密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研究、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资源共享,创建多方共建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雷锋精神在高校的传承。

(二)搭建“课堂-文化-实践-网络”四课联动的多元育人平台

立足课堂阵地打造课程育人平台。引雷锋班长入校,开好“雷锋精神教育第一课”,编写雷锋教材,打造特色课程,创新实践形式,实施“课程+思政”,实现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立足校园阵地打造雷锋精神文化育人平台。多维布局,将雷锋红色基因植入校园文化理念和文化品牌中,呈现于校园景观设计和环境布置中,贯穿于以“校园雷锋十百千”为榜样引领的校园行为养成中。

立足社会阵地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以素质训练为主渠道,提升综合素质;以志愿服务为突破口,开展校地合作赛会服务、专业技能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岗位服务,强化服务能力;以典型教育为着力点,以雷锋精神建队育人,传递正向价值观。

立足网络阵地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发挥新媒体“云”育人功能;丰富网络思政工作内容,打造高校雷锋精神专属网络阵地。

(三)构建“专业+职业”双核共融的协同培养模式

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把雷锋精神和四项核心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优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三大教学体系,创响优秀传统文化培根育人、红色革命文化铸魂育人、工匠文化实践育人、双创文化协同育人的“四文化”融合育人品牌,培养“雷锋式职业人”。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优化“五平台十二模块”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健全学业评价体系,凸显“实践主题”,强调“学以致用”,突出“知行合一”

基于校企合作,学校制定“雷锋式职业人”素质测评体系,设立“学业导师+企业导师+辅导员”三位一体服务机制,企业设立“雷锋订单班”,形成校企育人联合体,共同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和专业核心能力。

经过10年建设,我校创造性提出了“培养雷锋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新理念,创新性构建了“多方共建、四课联动、双核共融”的雷锋精神育人新体系,开创性打造了“雷锋精神进大学”的育人新模式。

二、应用效果

(一)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成果受益面广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13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雷锋式师生代表。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在培养现代企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优化,整体水平提升。由雷锋精神研究专家、雷锋班班长加入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多人获得各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教师参加市厅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20余项,大思政育人体系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特色课程辐射面广。《雷锋的人生观修养》在线课程上线智慧树、山东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学习强国,开课6轮,17所高校12500名学生参与学习,累计互动12.64万人次。

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雷锋精神主题实践教学面向全国开放,已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等20余所大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累计接待13万人次,教学170余场。

建设模板复制难度低。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成功复制我校建设模板,建成建桥雷锋馆、雷锋精神研究中心,创建本校特色育人体系,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三)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影响效应大

社会各级领导专家高度关注。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等领导专家多次视察指导,对我校十几年如一日学雷锋的行为和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社会评价成果丰硕。学校获得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等荣誉20余项,雷锋精神实践教育基地获评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10余个社会教育基地。

社会媒体关注度高。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50余家媒体报道1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