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跟我读原著”之《万古江河》
发布时间:2022-05-23浏览量:2433

一、活动时间

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上午

二、活动地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206办公室

三、参加人员

史纲&毛概教研室老师

四、原著名称

《万古江河》

五、主讲人

于清

六、主要内容

本次分享主要是研读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一书,这是一本大历史书,讲了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趋势还有规律,其给我们解读了每一个时代最重要的转折点。本书把整个民族的历史的大脉络梳理一遍,讲了从原始蒙昧的社会到夏商周三代,然后一直到秦汉的统一。从隋唐建制到南北的分裂,经过跟胡人不断地交融,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财政国家。至宋元明清,中国融入整个世界,在被拉入到世界战争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自主自强的国,这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

1.核心观点

本书沿袭梁启超的观点,从中国文化圈当作不断扩张的过程,由中原的中国,扩大为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并以此作为各章的标题。在每一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并在互动交流中,使得中国文化不断扩大,并占有了更大的地理空间。

2.主要内容

中国地理与考古——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北边是沙漠和草原,西边是高山和高原,东边和南边面对大海。这样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中国的世界是望向东南的。然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理,并不只是朝一个方向看,而是四面八方各个地区都自成格局的。

文化的黎明——由商到周,华夏文明体系逐渐明朗成形。更重要的是,中国文明思想体系,亦即北方的儒家和长江流域的道家,两者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中国思想的核心。许多有关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概念,在这个时期有了明确的界定。

中国的中国——秦汉帝国的制度,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由于普世帝国的稳定性,中国在历经一次又一次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对抗之后,仍能延续而不崩解。同时,新进的佛教挑战了儒道体系,这外来的信仰终于融合在中国文明之内。

东亚的中国——在此阶段,四邻民族内袭与外来文化影响,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面貌,也是中国的文化内涵更显丰富多彩。而这一系列的内外联动,使中国式的衣食住行有了新样,就此奠定后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一般中国历史的排列方式,唐宋联称,视为中国的统一王朝,而作者认为,宋人面对北方强邻始终居于弱者的地位,不再是东亚的中心,并不能与唐早期的中国相比。中国北方胡化甚深,安史之乱即胡化地区挑战中央,而安史之乱以后,河北藩镇形同独立,延续了胡化的文化传统。在这一基础上,中原与北方对抗的形势,遂由长城代表的农牧交界,南移为以北方中间地带分割的南北对峙。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明朝开始,世界上已经不存在遗世独立的人群了,海洋的开通和欧洲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到清朝,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相对缓慢。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体系,开始固定、僵化。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百年蹒跚——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帝国的扩张,主宰了全世界的命运。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国为适应新的世界,从内部检讨与反省、从外面学习和模仿,中国的文明竟致撕裂、扯碎。

3、总结

套用许倬云先生的话做本篇分享的结束语“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至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本书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成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我们从“远古的中国”一直到了“世界中国”,希望大家能够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够展望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