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资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16-06-27浏览量:14117

 

课 程 简 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在科学、理性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指导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这些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予以科学定位。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补充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使该课程呈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一方面阐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 程 定 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核心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该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 程 特 色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就是从大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要我受教育”转变为“我要受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突出应用性:应用型本科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习特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也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密结合应用型教育的自身特点,突出理论点的讲解,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突出实践教学中的深圳地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特色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强、注重实践的情况,采用了专题式讲授和学生活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政治理论课由单纯的学习型、封闭型向实践型、开放型的转化。

1、确立了“全程教学、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

2、形成了“听、看、读、议、写”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做到学马列“动真格”的,即达到“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的“五动”状态,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结论灌输向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转变。

3、构建了立体、开放、功能互补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出一个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四类课程组成立体的、开放的、功能互补的“概论”课程结构体系。

4、创设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在教学中,使“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做到“人人参与、时时进行、面面俱到”,并初步构建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为辅,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教学系统,发挥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实、有形、有趣的面貌。

5、改革考试方法,加大实践成绩考查力度。采取了期末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60%的考核方法。这样的考试方式既强调了课堂理论学习,又使学生重视理论研讨和实践教学,因而比以往的方法更能敦促学生认真学习和准确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