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友善的谎言可“煎”得还是可“煮”得
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
诚信可谓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通行证,小则帮人帮己,大则强国强民。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全国。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商鞅深知诚信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改革从树立诚信形象开始,最终完成了强国的大业。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故得出结论——诚信乃立人之本,是主要的。
但还有一种看似与诚信相背驰的“谎言”,它游离于真与假之间,既受人赞扬也令人感动。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的故事——生病的琼西将自己生活的希望寄予在日渐枯损的常春藤树上,随着常春藤树叶的凋零变得绝望,老画家贝尔门用自己的最后一点时光精心勾画着树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他用画笔画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也续燃了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借技艺之高超以假乱真,用画笔将常春藤树叶画在墙上,蒙混了人们的双眼,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但这“最后一片叶子”给予了女孩生活的希望;暴风雨过后,没有告诉小女孩树叶的真相,这是不诚实的行为,但这保留了小女孩对生活的幻想和希望。老画家贝尔门在暴风雨的夜里完成了他的杰作后没有选择向外界炫耀和宣传,而是悄然的死去,他并不是因为完成了30年来毫无头绪的巨作,而是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真正的意义。由此看来——谎言是有双面刃的,其中友善的谎言是极其珍贵的。
所以说,不管单看那一方,诚信和友善的谎言都是主要的。那么问题来了,诚信与友善的谎言是否可以兼得呢?从上述材料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诚信大都体现在外显的一言一行,而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内隐性的。两者都体现了积极的作用,在影响程度来看,诚信是一个长期、缓慢性的积极影响,而善意的谎言带来的是急性、延续性的影响,带给人的改变是突然地。同时,两者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
所以说,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既可以兼得,又可以主得。
2019级学前教育本科2班 葛霖霖
竖起诚信森林
什么是诚信呢?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互勉互励。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此散央”。
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人民。这款棵树汁,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绿的不辞劳苦,洗礼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逶寇,林则徐的虎门硝烟。
这是一棵诚信的树,它开出了无数诚信的花,但是也有一些枯萎的花,最终凋零。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诚信是民族之魂。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他永远也不懂得真情;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它绝对不会发展壮大;一个团体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它绝不会走得太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它不可能立足于世界上。
高尔基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可是,在生活中,诚信好像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瘦肉精、注水肉、地沟油……接踵而至。试问:今天的老百姓,还有什么可以吃呢?难道我们心中的诚信早已消失了吗?现在的技术难道就只用到这种地方吗?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说的诚信吗?
不要漠然地说这些与我无关,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在考场抄袭作弊,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与我无关?也许你还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惯性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难道做到“诚实守信”真的如此难吗?确实,要一辈子做到诚实守信实属不易。“诚信”二字看似简单,却重似千斤。因为在大千世界中,利益和诱惑无处不在,贪图小便宜又是人之一大弱点,难到“诚信”注定是一小部分君子的专利吗?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诚实守信”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必将成为我民族的优良品质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需恪守“诚信”两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诚信”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光芒。
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诚信,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诚信比荣誉更有时效性!”
诚信如树,开出绚烂的诚信之花,让世界更美好。让我们都植起诚信之树,竖起诚信森林。
2019级学前教育本科4班 王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