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高效“6+1”课堂 艺术教研室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06-11浏览量:3336

14:00-16:50,我院艺术教研室组织线上教研活动,老师们共同观看了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的讲座《教学设计6+1程序》此次讲座围绕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结构的设计详细的介绍了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老师们交流心得受益匪浅。

盛群力教授所讲的知识的分类与教学目标的编写,让我对教学设计的根本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是什么的知识”、“如何做的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写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记得”到“能用”到“具备”形成了提升自身能力的良性闭环。——王佳莹老师

我感受到盛教授对于教学以及教学理论深耕精神,不但认识深刻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印象比较深的是“任何知识都是可以图文并换的灵活运用”,向学生传达的不仅仅是内容,而是应用能力。在“为什么-是什么-应怎样-该是否”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水平”达到普及、“理解水平”步步稳达、“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是我未来教学工作中要潜心思考的重点。——张睿智老师

盛教授从理论高度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提供了优化教学结构的几个阶段,并落实到教师备课上应如何去落实和操作;从“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虚实结合非常“6+1”教学设计模式,并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实施虚实结合非常“6+1”教学设计程序和步骤。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葛月华老师

盛教授提出“扶放有度,学教统一’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层次划分开,把收和放的利弊做陈述,帮助我们明白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多次分享了个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经验,拓宽了我们的教学研究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思路。——罗单单老师

盛老师所讲学习知识的过程要从事实和概念的角度分析什么是知识,首先要了解知识,其次要从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组织和解构理解知识;最后从执行、实施、评判、创造中应用知识。对我们的技能类课程教学过程也是非常适用的,是从了解知识,到理解知识,最后到实践当中运用知识的过程。——王怡老师

任何学习都是由“为什么-是什么-应怎样-该是否”组成的循环圈,它们依次对应着把握学习价值、透彻掌握概念、积极操练技能和灵活自如运用四种教学功能。作为高校教师,感触颇深,学习并运用到实践。——逄铭梅老师

高效“6+1”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张慧慧老师

信息技术、电子设备等客观条件的日益完善,为教学方式的良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各类平台、线上课程等呈现繁盛局面。然而,学生的有效反馈、师生的有效沟通,仍然是当下教学需要探索的重点问题。建议部分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有效课程设计,明确设定各教学组成部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郑筱筱老师

盛群力教授关于“6+1教学设计”模式的报告,从明类型、划水平、定任务、写目标、编量规、优结构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教学设并运用了清晰的结构图讲解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更让我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析表象,在高校课程中,学习结果的明确是更重要的。整场报告干货满满,让我在教学设计的学习中收获颇多。——贾悦扬老师

最后,薛巍主任要求教师们要快速的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比老师有更好的创新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到发挥,避免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