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1-08-10浏览量:4228

大骨头、海鲜硬壳属于什么垃圾?碎的玻璃杯应该扔在哪个垃圾桶?女生用完的化妆物品属于哪一类?……

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垃圾分类是环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群众利益、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环境危机、改善环境质量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垃圾的不正确处理会破坏自然环境、危害动植物、威胁人类健康等。显而易见,垃圾分类已刻不容缓。

为进一步强化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2021年8月10 日,我院各班级在抖音平台统一观看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学区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携手共建分类城市”社区教育公益课,此次课程围绕垃圾分类深入开展。

课程就有害垃圾的主要种类、投放要求、如何正确投放、集中收集点和时间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对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推动垃圾分类的落地落实,在此,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在生活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垃圾分类

要主动的学习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多多践行,提高自己的垃圾分类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理念肩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投放,逐步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日常习惯。

2.要做到合理的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

积极参加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中,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做起,引导公民能够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主动纠正错误的分类方式以及习惯,自觉将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不随意丢弃。熟悉并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理念,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营造垃圾分类“人人知晓、 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使得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3.积极的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成为先行者

关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减量等环节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学院垃圾分类工作,主动献计献策;热心参加垃圾分类公益活动,主动协助、帮助所在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时刻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动态,强化监督意识,对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行为,应及时主动告知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确保垃圾准确分类投放。

4.生活中做到低碳出行,减少垃圾袋的产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色家园携手共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共同建设和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天更蓝、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每天一个分类小技巧

1、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2、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3、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4、有害垃圾

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积极学习、广泛宣传、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生活。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