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时代的便利悄悄改变生活,家乡的长辈们或许还在为手机操作犯愁;当诈骗分子的套路花样翻新,老人们的“养老钱”更需要贴心守护。2025年7月14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暖桑榆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带着满满诚意,走进了第一个活动地点青岛黄岛区宝山镇大张八村,开启了一场“科技助老+防骗科普”的暖心行动——用耐心教操作,用真心护平安。
“乡暖桑榆情”小队成员针对老年人的学习特点,以通俗易懂、耐心细致的方式教授智能手机使用:从微信的下载安装、账号注册、好友添加到文字语音消息发送,为视力不佳的老人手把手调试字体放大功能;在电话功能教学中,协助存入常用联系人、演示快速查找拨打,并对来电显示、挂断等基础操作反复示范直至老人熟练掌握;同时聚焦屏幕设置,讲解亮度调节方法,结合老人习惯定制字体大小与休眠时间。这些围绕高频需求的贴心教学,不仅帮老年人扫清操作障碍,更以温度消解数字时代的疏离感,让智能设备真正成为连接生活的便利工具。
事前了解到去往的村庄没有投放设备,因此“乡暖桑榆情”小队成员采用卡片讲解,队员们将智能手机,卡片上面安装了录音设备,志愿者们提前将智能手机各功能的使用讲解方法清晰、缓慢地录入其中。当老人们在家中操作遇到困难时,只需按下卡片上的播放键,就能再次听到详细的讲解,就像志愿者在身边指导一样,极大地解决了他们课后遗忘的难题。
防诈骗宣讲同样是活动的重要环节,志愿者们列举真实案例,详解冒充子女借钱、虚假中奖等常见诈骗手段,提醒老人遇陌生电话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信息时务必警惕,及时与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核实,还编出 “陌生来电要警惕,可疑链接不点击;涉及钱财多核实,守护钱包别大意” 等朗朗上口的口诀助其记忆传播。这些围绕高频需求的贴心举措,不仅帮老年人扫清数字操作障碍,更以实用指引筑牢财产安全防线,用温度消解数字时代的疏离与风险,让智能生活既便利又安心。
当然其中也有已经熟练使用手机的奶奶,奶奶们坐在一起聊天。她们会耐心倾听奶奶们讲述过去的故事、生活中的趣事,也会和奶奶们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年轻人的生活点滴。聊到开心处,大家都笑得格外灿烂,原本有些拘谨的氛围变得十分融洽。这样的聊天不仅拉近了志愿者和奶奶们的距离,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如同家人般的陪伴与温暖。
“乡暖桑榆情” 小队复盘时发现,老人们在最开始对志愿者存在质疑不相信的问题,虽通过聊天打消了疑虑,但所需一定的时间,为此在下次的活动中我们将开展破冰小游戏快速融入他们;针对防诈骗宣讲,考虑加入情景模拟增强代入感。与老人聊天中,察觉部分独居老人更需陪伴,拟定期组织茶话会。大家一致认为,需进一步细化教学分层,让服务更贴合不同老人的需求,让温暖持续传递。
“三下乡”为老服务活动,不仅帮助老年人掌握了智能手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还提高了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他们以专业知识和爱心行动,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关怀,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而这并非终点。在接下来的一周,“乡暖桑榆情” 团队已规划后续系列活动,将以饱满的热情持续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服务,让这份关怀长效延续,惠及更多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