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关注心理健康:丢掉焦虑,向阳而生
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量:374

你是否曾在深夜辗转难眠,被莫名的焦虑裹挟;是否偶尔觉得情绪低落,对喜欢的事也提不起兴趣;是否在压力面前,习惯性把“我没事”挂在嘴边,却悄悄藏起心底的疲惫?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发出的“温柔提醒”它和我们的身体一样,需要被看见、被呵护。心理健康从不是“没有烦恼”的完美状态,而是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拥有调节情绪、直面问题的勇气,就像感冒时会喝水休息,情绪“感冒”时,也该给自己多一份关照。

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难过、焦虑、烦躁不是“矫情”,而是心理对生活变化的自然反应。就像天气会有晴雨,情绪也会有起伏,允许自己“不开心”,才是心理健康的开始。

“求助”是勇气,不是软弱,当负面情绪持续超过2周,或影响到吃饭、工作、社交时,及时找心理咨询师、信任的人倾诉,就像身体生病看医生一样必要且正常。如果自己真的有一点焦虑,也可以试一下以下方法:

Part  01.

(1)“情绪暂停法”应对突发压力,当你感到愤怒、焦虑到快要失控时,立刻做3件小事:停下手中的事、深呼吸5次、说出当下的感受,能快速平复情绪。

Part  02.

(2)“小成就清单”对抗自我否定,每天睡前花1分钟,写下当天完成的1-2件“小事”。积累这些微小的成就感,能慢慢打破“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负面认知。

Part  03.

(3)“边界感”保护心理能量,学会对消耗自己的人和事说“不”,比如不想参加的无效社交、超出能力范围的请求。守住自己的时间和情绪边界,才不会被外界压力“压垮”。

当身边人说“我最近有点难”,请别轻易说“你就是想太多”“别矫情”。心理困扰就像身体生病,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而不是评判。哪怕只是说一句“我在听”,也能成为对方的“情绪支撑”。安静地听他说完,哪怕只说一句“我能感受到你的难”,也比讲道理更有力量。

如果对方暂时不想倾诉,不必反复追问,告诉他“你想聊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尊重他人的情绪节奏,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关怀。

别着急,别内耗,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在靠近更好的自己。从今天起,多给自己一点耐心,多关注自己的情绪——你的心理,值得被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