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核心价值与发展前景,9月29日,数据科学与技术系举办专题专业介绍活动,围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学生关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做什么、就业与深造路径”等展开系统讲解,并重点介绍了专业建设成果与最新发展规划,为学子锚定大数据时代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
一、专业实力方面:教育部首批“四新”专业,育人根基深厚
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四新)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2019年首次招生以来,已形成“教学-科研-实践”协同发展的成熟体系。目前,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491名,在校生规模达656名,形成梯队合理的培养结构。师资力量方面,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31%(11人),博士学历占比26.92%(7人),更汇聚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库专家2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1人,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成果方面: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平台升级
活动现场重点介绍了专业近年的突破性建设成果:2024年,大数据与软件技术人才实训基地成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贴近产业需求的实战环境;同年,统计与大数据技术产业学院获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打通“校企协同”培养链路。2025年,专业发展再添新动能——启动教育部备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微专业,并完成一批次的招生培养工作,聚焦垂直领域需求,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三、核心价值方面:选择大数据,就是选择未来
活动以“为什么学”破题,强调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技术人才是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据行业预测,未来3-5年大数据相关岗位缺口将持续扩大,该专业连续多年位列“高薪潜力专业”榜单,是2025年公认的“最吸金”专业之一。
关于“学什么”,专业聚焦“数据思维+技术能力”双核培养:学生将系统学习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理论基础,掌握Python编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可视化等工具应用,并通过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践,培养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做什么”,专业就业方向覆盖互联网、金融、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典型岗位包括大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数据产品经理等。活动特别提到,专业毕业生不仅就业竞争力强,考研与考公路径同样畅通——既可报考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学术型硕士,也可通过定向选调、综合管理岗等进入公共部门,多元发展通道助力学子实现个人价值。
本次专业介绍活动通过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与前瞻的规划,让学生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有了全面认知。正如系主任所言:“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时代,选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不仅是选择一门技术,更是选择与未来同频的成长机遇。”未来,将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为学子搭建通往数字未来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