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童心筑盾,安全同行”社区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15浏览量:15

为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能应用的终身技能,帮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成长为自信、警觉的“安全小卫士”,青岛黄海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小黄锋”志愿者协会,于2025年11月15日星光岛社区举办了一场大有裨益的“童心筑盾,安全同行”社区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闯关冒险”为主线并设计四个趣味环节。

开展安全讲堂,丰富孩子认知

活动伊始,在社区会议室的大屏前,一场趣味十足的安全科普活动正温馨开讲:志愿者们利用原创卡通绘本、视频、动画片段,把“防诱骗”“身体隐私保护”“交通安全”等知识拆成生动场景——屏幕上,拳头挥舞的“殴打”、恶语相向的“欺凌”都配上了形象的小人插画,让小朋友一眼就能看懂危险信号,直观讲解了防诱骗、身体隐私、交通安全等核心规则。

情景高度模拟,内化核心技能

接着活动进入了互动环节,志愿者指着大屏上“吐槽大会”的卡通插画,抛出“你身边有没有像‘狐狸’这样的同学”的问题,顺势引出欺凌危害的讨论。紧接着,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进入“陌生人求助”“独自在家应答”等仿真场景——比如假设陌生阿姨问路要孩子带路、有人敲门自称“快递员”等,引导现场的小朋友们练习“大声拒绝、立即离开、寻求帮助”的应对技巧。桌边的孩子有的皱着眉认真思考,有的小声和身边家长交流,连带着家长也跟着代入场景,琢磨起日常该怎么和孩子强化这些安全意识。

守护身体边界,建立安全意识

在课堂上,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玩“身体红绿灯”互动游戏:大屏上醒目的红、黄标识对应着“停止”“等待”的身体界限规则,她指着画面里的卡通提示,引导孩子们识别“哪些接触是需要拒绝的”。桌旁的小男孩仰着头专注地听着,志愿者讲到“遇到陌生触碰要像红灯一样立刻说‘不’”时,孩子们跟着模仿起“大声拒绝”的动作,把“守护身体界限”的意识融进了生动的游戏里。

卫士宣言,成果固化

安全课的尾声,会议室里洋溢着热烈的氛围: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举着横幅合影。参与安全互动的孩子们,手里攥着刚完成的手工小作品,脸上满是雀跃——在集体宣誓后,他们刚接过“安全小卫士”的荣誉勋章,勋章的分量让小家伙们挺直了腰板,把“守护自己、提醒他人”的责任悄悄记在了心里。连桌上散落的彩绳材料,都还留着这场活动的暖意。

此次社区实践活动,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可理解、能应用的终身技能。孩子们不仅能记住规则,更能掌握技能——在模拟情景中成功做出正确反应,从而建立信心,真正将“我知道”变为“我敢做”。最终帮助他们在懂得自我保护的同时,不减损对世界的真诚与好奇,成长为自信、警觉的“安全小卫士”。此次活动将有效提升志愿者活动组织、沟通引导与临场应变等实操能力。亲历孩子们从懵懂到掌握安全知识的转变,深度强化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并积累宝贵的儿童安全教育专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