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收下这份疫情心理疏导指南,治愈你的迷之焦虑!
发布时间:2020-04-18浏览量:4412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寒假生活异乎寻常,不少学生和家长变得焦虑、恐惧、忧郁、易怒,这些属于疫情下的“心病”,需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和疏导。今天团团分享给大家一份“针对你目前可能的心理状态自助手册”,不仅可以在重大应激事件中使用,也可以应对日常的学习压力。


疫情下心理状态和应对建议

“我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刷手机,从全国各省的疫情报告到新闻发布会,到每一个微信群里相关的讯息和微博的热搜都刷个遍,越看越急,越看越气,有时候一时没忍住,还能哭出来或者气得发抖,早上很早就醒来,晚上又睡不着,睡着了还一直做噩梦,体重可能有变轻,”头发也掉的比平时多。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指的是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通常只有近距离接近灾难的人才会出现,但是随着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被信息包围,很容易被拽到情境中,难以抽身,同理心强、共情力强的人,更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应激反应。如果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那么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免疫力。类似的状态在提醒我们,要把注意力转一些回来照顾自己,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觉察情绪,理解并接纳情绪,适当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确实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我们不用压抑或者否认负面情绪。负面信息那么多,引起负面情绪太正常了。

减少信息输入,关注官方信息,比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发布会等,少看各种微信群、朋友圈流通的未经证实的谣言、负面新闻;

放下手机,正常作息,趁这个机会多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学会和自己相处;



“我有家人或朋友在防疫一线工作,ta每天都很疲惫”,状态也不好,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忙。


对于在防疫一线工作的家人朋友能够怀有体谅、照顾的心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当前的疫情下,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往往怀有其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所以他们的情绪会更隐蔽,要为他们提供支持,我们可以试试看这样做:

  • 让ta知道你的心意,但首先保证ta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ta的休息时间;

  • 当ta想要跟你聊一聊的时候,和ta聊些工作以外的事,听ta说说ta的感受,做一些未来的计划。我被确诊了,虽然家人和医生护士一直在给我信心,但我还是很害怕,我会不会是下一个死亡病例,如果明天病情突然变差怎么办;我也很担心我会不会已经把病毒传染给我最亲近的家人朋友。


积极面对疾病,遵医嘱作息,采取“直面”的应对方式。比如,和家人坦诚地谈论与疾病有关的信息、主动解决生病时遇到的生活问题等等。知道的信息越多,你会越有掌控感



可能对你有用的评估工具

焦虑本身不是坏事,短期内的焦虑会让人在应激的状态,激发我们内在的生理机能,例如:分泌肾上腺素来积极应对危机。

我们把应激分为三类:

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中度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并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消失。可观察到的症状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激惹、情绪紧张及缺乏工作动力。

重度应激反应:常影响工作和个人职责的完成。这些反应会持续4-6周。可观察到的症状有:长期睡眠困难、自我封闭、烟酒量增加及注意力障碍。


如果你还是不确定自己是合理的应激还是过度的反应,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测量做一个简单的评估:

KnowYourself的疫情相关心理健康自查测试(扫描二维码进入)



可能对你有用的放松技巧




如果你需要一些放松、冥想或是正念的练习,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放松的技巧和冥想资源:

基本呼吸运动,缓解焦虑

 “安心稳步”慢慢地呼气与吸气   

     蝴蝶拥抱,自我安抚



在这个特殊时期

负面情绪大都是正常反应

如果你愿意

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和团团聊一聊

团团期待与你敞开心扉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