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
2020届毕业生离校在即
很多小伙伴问团团
毕业了,团组织关系如何转接?
今年主要依托“智慧团建”系统
开展毕业生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下面,团团就为你送上操作指南!
团组织关系转接指引
"智慧@建”系统毕业学生团员回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指引
目的
本《指引》用于指导各级团组织、毕业学生团员依托“智慧团建”系统规范开展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转接期限
每年5月至年底。
转接类型
已落实工作单位(含自主创业)的
毕业学生回员:
由原就读学校、毕业后工作单位团组织或团员个人通过“ 智慧团建”系统申请将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团组织。工作单位尚未建立团组织的,应转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团组织,所在地青年之家已建立团组织的,也可转至青年之家团组织(下同)。如因乡镇街道团(工) 委书记空缺等情况,乡镇街道团组织确有困难接收的,自9月份起应由县级团组织建立“ 流动团员团支部”承担接收责任(下同),县级团组织应当在-年内将这部分团员的团组织关系转出。
升学的毕业学生回员:
由各类学校团组织于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在“智慧团建”系统上创建新生所属团组织,并及时将新入学的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入。原就读学校团组织和团员本人也可在录取学校新生团组织创建后,登录“智慧团建”系统申请将团组织关系转出。原就读学校团组织不得将已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转至团员户籍所在地、生源地或本人、,父母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团组织。
参军入伍的毕业学生团员:
由原就读学校团组织或团员本人在“智慧团建”系统上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申请,省级团委审核通过后,该学生团员将进入特殊单位专属库进行集中管理。同时,毕业学生团员须按相关要求办理线下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转往涉密单位工作的情况参照此流程办理。
离校前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学生回员:
由原就读学校团组织或团员本人通过“智慧团建”系统申请将团组织关系转至团员本人居住地、户籍所在地或生源地的乡镇街道“ 流动团员团支部”。普通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学生团员在毕业后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可在原就读学校保留团组织关系不超过6个月。落实毕业去向后,团组织关系应及时转出。
出国(境)学习研究的毕业学生回员:
参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党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组通字[2015]33号) ,将团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毕业学生团员离校出国(境)前,学校团组织应要求其提交保留团组织关系的书面申请,说明在境外学习研究的地点、时间期限、国内常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情况,经学校团委审批后,统一登记造册备案, 并编入“出国(境)学习研究团员团支部”集中管理。团员在国(境) 外期间,应定期汇报个人情况,履行团员基本义务。
出国(境)工作的毕业学生回员:
因公出国(境) 的毕业学生团员,在出国(境)前将其团组织关系转至派出单位的团组织。因私出国(境) 的毕业学生团员(求学除外),在出国(境) 前将其团组织关系转接至户籍所在地或本人、父母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团组织。
延迟毕业的学生团员:
由原就读学校团组织在“智慧团建”系统中做好标记,并创建“延迟毕业团组织”进行集中管理。
转至乡镇街道回组织的回员:
因就业单位无团组织、未就业等原因转至乡镇街道的毕业学生团员,乡镇街道团组织要加强联系和服务,纳入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机制,持续关注其就业动向,及时做好团组织关系二次转接工作。可依托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建立网上团支部,
时间安排
按转接类型
流入社会的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
转接工作:
5月1日至8月31日,以毕业学校团组织为责任主体,应全部发起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申请。9月30日 前,各地团组织要基本完成团组织关系接收工作。
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新生入学一个月内,以录取学校团组织为责任主体,应全部在“智慧团建”系统建立相应团组织,并发起新入学的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入申请。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参军入伍的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
转接工作:
应根据部队的要求,在办理参军入伍手续时一并办理好“智慧团建”系统中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其他特殊情况的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按工作阶段
组织关系转接申请期:
5月1日至8月31日,发起方提出“学社衔接”转接申请,“智慧团建”系统暂不作强制性处理,发起方可随时撤销,接收方可根据实
组织关系转接审核期:
9月1日至9月30日,各级团组织对接收到的各类转接申请完成审核操作。
组织关系转接收尾期:
9月30日之后,各级团组织发起的转接申请(含转往北京、广东、福建或由三地转入)若10天内未及时审核,“智 慧团建”系统将退回申请,需由原就读学校、毕业后工作单位团组织或团员个人再次发起转接。
工作要求
发起方:
原就读学校团组织、单位(入学)团组织或团员个人在明确团员基本信息和毕业去向后,均可申请开展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接收方:
毕业学生团员新的学习、工作单位或户籍(居住)地的团组织收到转接申请后,应根据毕业学生团员的实际去向,按照转接工作规范及时进行审核,不得以非本单位正式编制职工、非本地区正式户籍居民等理由拒绝团组织关系转入申请。
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是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应统筹推进好本地区本系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各类基层团组织要承担起工作落实的具体责任,如遇多次转入未通过、不合理退回等情况,要积极做好对接联系等各项工作。毕业生团组织中的团员已全部完成转出的,学校团组织应及时在系统中将该团组织删除。
监测指标
升学衔接率(SX)
升学衔接率考核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完成组织关系转接的情况。
A: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中已完成转接的人数B:本地区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人数
C:申请转入本地区的升学毕业学生团员人数
学社衔接率(X5)
学社衔接率考核流向社会领域(非升学)的毕业学生团员完成组织关系转接的情况。
D:流向社会领域的毕业学生团员中已完成转接的人数
E:本地区流向社会领域的毕业学生团员人数F:本地区外流向社会领域的毕业学生团员中申请转入的人数
*因未落实就业去向将团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毕业学生团员视为未完成转接;
*未发起组织关系转接申请的毕业学生团员纳入分母计算。
单位回组织转接率
单位团组织转接率=转往就业单位团组织的团员数/除升学以外的毕业学生团员总数
转出发起率
转出发起率=发起转出团员数/毕业学生团员总数
转出完成率
转出完成率=完成转出团员数/毕业学生团员总数
操作办法
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开展毕业学生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确认并标记团支部团员毕业时间
确认毕业学生团员身份和毕业时间。如果团员身份中有延迟毕业团员或者教师的情况,需要单独进行标记。
由转出团组织、转入团组织或者团员个人发起组织关系转接申请。
转入团组织审批同意后,将毕业学生团员分配到某个团支部中(若转入团组织为团支部,无
具体操作及北京、广东、福建系统操作办法见“智慧团建”系统首页。
常见问题
1.毕业学生团员在入党后是否还需要转接团组织关系?
根据《团章》规定,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仍保留团籍,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因此,已入党的毕业学生团员若未满28周岁,依然需要转接团组织关系。
2. 已经入党的毕业学生团员,其团组织关系的去向是否跟随党组织关系去向?
毕业学生团员的团组织关系一般应与党组织关系去向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