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
游泳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但存在一定危险,稍有不慎可能发生事故。特别不要到未开放的水域去游泳,即便是到开放的游泳场所去游泳,最好也要结伴而行。近年来,接连发生大学生游泳溺水死亡事故,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游泳安全。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溺水案例☆
【案例实录一】
2005年夏,某校工程勘测专业在外实习三位男同学难耐高温,偷偷跑到距实习地2公里以外的水库去游泳。在游泳中,一位同学突然两腿抽筋、大声呼救。另两名同学因水性不太好又不懂救生的方法,虽拼尽全力仍无法将其救上岸来,遂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学友渐渐被水吞没。
【案例实录二】
2013年6月22日,内蒙古某学院的12名学生到户外野餐,在河道边戏水时,一名学生不慎落水,其余11名学生组织援救。在援救过程中,又有5名学生相继落水。当地公安、消防、120急救人员在接警后及时赶赴现场施救,其中2名学生获救,其余4名学生不幸溺亡。
一旦溺水,人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溺水呢?
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同学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在防溺水方面要做到:
游泳前的注意事项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游泳。
▲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游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水草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溺水后如何自救与施救
▲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发现有人溺水要马上拿出手机拨打120电话,打完电话迅速投入抢救中去,但要注意方法。
▲施救者下水后不要从溺水者的正面靠近,应该从后面或侧面包抄施救,以仰泳的方法把溺水者带到安全处。
▲救援时最好将溺水者向上托出水面的同时自己主动下沉,溺水者一旦呼吸到空气就不会拼命抓紧,此时施救者再伺机解脱完成救助。
▲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溺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保证其顺利呼吸,减轻溺水者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减少挣扎,使施救者节省体力,顺利地脱离险境。
夏天到了又进入了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注意
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每年都有很多溺水身亡的案例
数目非常令人痛心
其中
未成年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溺水是仅次于车祸的第二大杀手
溺水能够成功被救的几率很低
如果深陷荒郊野外
那救活可能基本为零
因为荒郊野外人烟稀少
落水很少有被知的可能
这是非常绝望的一件事
来来来,划重点,划重点:
1.在施救溺水者的时候切记不要靠近水边伸手救人
2.也不能随意的跳进水里救人。(尤其是水性不太好的)
(可以找树枝或者绳子递给落水者)
在救人的同时记得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江河,湖泊,池塘,虽然可以带来欢笑,但是也隐藏着危机。
为确保我们的安全,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团团倡议大家千万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泊、塘堰、等不了解水源深浅的地方嬉戏与游泳哦。
请同学们牢记
水火无情,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