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溺水
随着暑假临近
学生意外溺水事件进入
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
我校将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关于溺水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需要做些什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
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
你一定要掌握
如何识别溺水
提到溺水,很多人自然联想到溺水者在水中惊慌失措、疯狂拍打水面的情景。除了拍水外,溺水者还会有哪些表现?若出现以下这几个表现,可能提示有人溺水了:
为什么有人溺水是安静站着呢
溺水的时候,人体的肌肉变得僵硬,并且大脑会处于半昏迷状态,无法呼救,所以,溺水者很安静;另外,由于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在水中是处于悬浮的状态,溺水者看上去像站着。
但如果溺水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昏迷、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体征,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以仰卧位或俯卧位在水面上漂浮不动。
溺水者被救上岸的急救方法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4点要知道:
1. 首先帮助溺水者上岸或上船。
如果不善于游泳救人不要盲目跳入水中救人,若患者还在扑腾应用绳索、救生圈、竹竿等物品帮助溺水者,若患者已无法挣扎则应争分夺秒施救。
2. 三种情况的不同处理方式:
★ 如溺水者神志清醒,从旁观察、防止误吸即可。
★ 如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心跳,应保暖并侧卧,以防误吸。拨打120后,在一旁守护即可。
★ 如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无心跳或脉搏微弱,则应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
3.清理口鼻异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4.人工呼吸5次,再开始以100次/分的频率进行心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循环。
有权威杂志曾发表文章(N Engl J Med. 2012 May 31),将最初的溺水救援步骤增加为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气。
心跳呼吸停止后,大脑没有血液和氧气供应,而大脑缺氧5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即使过后再抢救回来,大脑功能也难以恢复(成为脑死亡状态或植物人)。因此,当场及时抢救是非常关键的。
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挽救溺水者的生命,溺水救援技能你必须get到哟!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1.水底状况异常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缠住人的脚。
2.江河岸边有一些延伸、缓冲区域,孩子在此玩耍游泳时,容易滑落到深水区。
3.有些水库、河道底泥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
4.有的水体表面看似平缓或静止,水下却暗藏旋涡,很容易把人冲走。
团团防溺水小贴士
防溺水“七个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擅自下水施救;
7.不准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水井边玩耍。
溺水时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PS:团团防溺水
误区诊断
入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
因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
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学习安全知识
掌握安全技能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