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地方
“疫”线上的黄海学子,用志愿服务彰显“硬核担当”
发布时间:2022-03-17浏览量:560

      最近,青岛黄海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有的穿着全套防护服,在核酸采集现场做信息登记、布置现场。有的穿着红马甲,在师生做核酸检测时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同学们戴好口罩。周末的教学楼中,也能看到他们默默参与防控的身影。

有人说他们是“无私的奉献者”,有人说他们是“隐身卫士”,有人称呼他们为校园里的“最美逆行者”,但他们有一个更令人亲切的名字——志愿者。

他们来自各个学院,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他们毫不犹豫地担当起守护校园的职责,成为一名志愿者。他们每天的工作琐碎、忙碌,他们是疫情防控中默默无闻的英雄。

从今年2月学校开学开始,青岛黄海学院的志愿者们就开始一一上线了。近期,青岛疫情严峻,志愿者们更是勇敢请战,冲锋在前。

孙红梅是2020级护理学本科2班的一名学生,她的的志愿服务历史从去年暑假就开始了。今年疫情以来,更是冲到第一线,全身穿着防护服,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为广大师生做核酸登记、布置现场。

21级车辆工程本科一班的朱佳浩同学是一名退役复学的党员,在当了2年武警之后,光荣退役,成为了车辆工程系的一名学生。在今年青岛疫情出现后,他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响应学校的号召,为更多的同学提供服务,平时在同学们做核酸时,帮忙引导和维持秩序。

学校在校师生人数多,维持秩序的任务并不轻松。“人流量大,现场引导难度也会有所增加”,朱佳浩说道。

“有的时候早上6:30就要起床,在学校里维持秩序,一直忙到下午2、3点。也挺累的,但是能为学校师生服务,为抗击疫情出份力,很有成就感。”朱佳浩自豪地说道。

这些95后、00后大学生志愿者,很多在父母面前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而在疫情面前,他们瞬间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硬核青年”,敢啃硬骨头,敢接硬任务。

2021级电子商务本科1班的李梦瑶直言,“在父母面前,有什么事都是他们扛着。”身为志愿者的她,在岗位上也扛起了自己的责任。平时会站在岗位上提醒同学戴好口罩,周末在教学楼帮忙消毒。

孩子身在外地,父母们难免担心,当问及他们是否会和家人们沟通现在的状况时,这些志愿者们跟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担心”。

       “我的家乡是山东潍坊,现在也是有疫情在发生,虽然我跟父母分隔两地,但却在共同抗击疫情,是有一种特殊的信念在的,时刻沟通也让父母放心。”国际商学院2020级酒店管理本科2班的王鑫滢如是说。
       在青岛黄海学院全校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艺术学院2020级播音与主持专科2班的姜铭文呼吁:“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进入校园,树立科学态度,保持乐观心态,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一起加油!”

新冠病毒还在肆虐,与病毒抗争的战斗还在继续。然而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同构筑起师生生命健康的“防火墙”。他们默默地为抗击疫情付出、奉献着,散发着青春的光芒。

正如2021级电子商务本科1班李梦瑶希望的那样“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