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09-我们一起学经典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6-04-29浏览量:7974

 

 

 

 

 

 

 

 


【第三期】

                                                               

    间:328 周一晚上18:40

    点:资产管理科

参会人员:丁德华、宋伟莎、王锡聚、薛瑞山、王继保

主持学习:王振刚

学习内容: 四书五经概况,《周易》-厚德载物学习

                                                                               

一、上期学习回顾

(一)、古代十大思想家

1、老子-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2、孔子-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代表作品:《论语》,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扬人,代表作品:《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

4、庄子-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发扬人,代表作品: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墨子-中国古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代表作品:《墨子》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被后世尊称为“科圣”

    6、荀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代表作品:《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7、韩非子-中国古代的法学大家,代表作品:《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著作中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闻的成语: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三人成虎等

 8、晏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本”思想家,代表作品:《晏子春秋》。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9、董仲舒-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春秋繁露》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智、信。[1]

 10、朱熹-中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hao、程颐,兄弟两个,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二)《道德经》经典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江海)。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本周学习经典

 

一、了解----国学典藏经典书籍-----四书五经注: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佛家的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注:四书出于儒家早期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又称四子书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春秋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也有传言时候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便是指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2000余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相传为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为孔子编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三部分,""为土风歌谣,""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西汉宣帝汉武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在位时,汉代礼学家戴德戴圣各自辑录有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后者一般也简称《礼记》《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系中国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西汉宣帝在位时,戴德戴圣各自辑录有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后者一般也简称《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1]  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由孔子修订而成。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其中鲁国太史春秋左氏传》,齐国人公羊春秋公羊传》,鲁国谷梁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左传》新增内容作为

 

 

 

 

 

 

 

 

 

 

 

 

 

 

 

 

 

 

 

 

 

 

 

 

二、本周学习经典语句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释义: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注:人应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容纳百川。

成语启示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即使你身体有残缺,即使你没有过人的天资,即使别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强不息,就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厚德的三个方面

不积善不足以扬名;不积恶不足以毁身。只有厚德才能载物。

厚德,在事为兢业。不论干什么,你必须出色地完成你的本职工作,因为这是你取得社会回报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在为你自己垫基,不是在为他人帮忙。自已做事不认真,投机取巧,使奸耍乖,社会是不会承认你的。你的基础没打牢,怎么能盖起高楼大厦?

厚德,在人为诚信。德者,得也。你善为众人,众人德你。一诺千金,众人信孚,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财散人聚,共负荷天之衢he

厚德之基在善举,积善成德,积德成道。道之浑成,本于自然。自然之善,为无相布施,能为人利则为人利,不能为人利则亦不为人累。存善心,做善事,无相而善,是厚德的基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