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动态
【理论经纬】黄昌勤:走向人机和合共生的智能教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6-13浏览量:77

(作者系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

  在数智浪潮的推动下,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既面临挑战也孕育着无限机遇。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机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悄然侵蚀着人类的思维活力与创造力。为破解这一困局,“和合共生”理念为智能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致力于构建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和谐共生的教育新生态。

一、智能教育困境的深度剖析

当前,智能教育在结构、实践与价值层面遭遇多重困境。技术的过度渗透,使得人类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类的高阶思维能力。此外,人机协同过程中道德关系的模糊,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这些困境背后,是人与技术载体在技术、认知及目标上的深刻差异。

二、和合共生理念引领教育革新

“和合共生”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事物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在数智时代,这一理念为智能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智能载体与人类能力的互补,为教育的共生共荣创造了可能。和合共生的人机协同智能教育,展现出教育主体生成性、情境智能演进性、人机多维共生性三大鲜明特征,预示着人机平等、互动共生的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三、核心要素与运作机制的构建

和合共生的人机协同智能教育,由动态互联的教育场景、适配共生的教育主体、适性演化的智能服务及迭代优化的教育过程四大核心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推动智能教育生态的持续发展。在运作机制上,通过人机同感、人机互释、人机促能、人机共鉴四个层面的协同,实现人机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共生发展。场景协同识别确保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知识协同认知促进人机知识的深度融合,问题协同决策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过程协同评价与反思则保障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实践逻辑与路径的探索

在实践层面,和合共生的人机协同智能教育需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深化面向多主体可持续创生的教育目标。具体而言,应致力于建设虚实融合的全景教育空间,激发学生的全面思考与创造力;构建人机知识共创与共享机制,发挥智能载体的主体性作用,推动教育创新;同时,建立基于人机智德信任的共生教育规范,确保人机协同教育的安全与有效。

在路径探索上,需注重协同思维的培养与应用,推动人机思维的互补与融合;加强情境具身建设,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教育环境;构建人机知识自学习与迭代优化机制,实现教育过程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最后,以伦理契约规范人机关系,确保教育过程的公正、透明与可持续。

和合共生的人机协同智能教育,是数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深化协同思维的应用,加强情境具身建设,构建人机知识共创与共享机制,以及遵从伦理契约规范,我们将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高效、可持续的智能教育生态,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摘编自《教育研究》2025年第4期《走向人机和合共生的智能教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