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院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动态及学院学生管理现状,提高我院学生管理水平,并收集学生对我院学生管理现状的建议,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共25题),学前教育学院目前有在籍学生3199人,专科生1719人,本科生1480人,其中在校生2575人,问卷回收2000份,占在校生77.66%,从问卷完成度来看本科生较积极参加调研活动,比例占了50.71%,专科生比例占49.29%。问卷就大学生压力、辅导员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党动机、大学生恋爱、烫染发等方面做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1、在关于“您认为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问题中,排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72.5.6%。而其他依次则是:“就业压力”68.99%、“心理压力”52.89%、“婚恋压力”14.91%,以及“其他方面压力”5.68%。

2、在关于“您与辅导员交流最多的方面”问题中,选择比例排第一位的是“日常行为,学生事务方面”,占 69.56%;排第二位的是“关于我的学业或职业规划方面”,占 14.19%;“谈心谈话,解疑答惑,心理疏导”占 10.11%,排第三位;“与辅导员关系不错,经常闲聊”占 3.35%,排第四位;排第五位的是“思想政治方面”,比例占 2.79%。

3、在关于“大学期间,对你在政治思想上帮助和启发较多的人”问题中,排第一位的是“父母”,比例占 36.58%;排第二位的是“辅导员”占 30.34%;排第三位的是“任课教师”,占26.37%;排第四位的是“其他人员”,占 6.71%。

4、在关于“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中,选择“基本了解”的占 60.37%,排第一位;选择“稍微了解”的占 22.91%,排第二位;选择“很了解”的占 15.43%,排第三位;选择“不了解”的占 1.29%,排第四位。

在“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途径”上,学生选择“网络”的占 74.1%,排第一位;选择“课堂”的占 70.64%,排第二位;选择“电视新闻节目”的占70.12%,排第三位;选择“户外宣传画册、标语”的占 50.93%,排第四位;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的占 50.72%,排第五位。

5、在关于“是否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问题上,比例排第一位的是“是,已写入党申请书”,选择比例为 47.94%;排第二位的是“是,还没写入党申请书”,比例为“35.19%”;排第三位的是“没有”,比例为 16.87%。

结论:
第一,学院学生工作在教育模式上仍侧重于以显性教育为主,在工作方法、手段上更侧重于刚性管理,在工作重心上仍然以日常管理为主等。而新时期在社会思潮多样、文化环境多元,网络深度渗透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工作如何把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值得重视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二,学生工作重心应具有时代特征。当前,学生管理的重心与特点应体现在“引导其发展方向”、“服务其成长过程”、“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工作方式方法应体现“以人为本”,需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是我院学生最为关心,也倍感压力的大事。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弱项,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要及时调整好工作重心,是我院现实问题。
第三,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学工队伍是学生工作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为带头,辅导员为主力的二级学院学工队伍,如何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以便更好的发挥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的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也是摆在我面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和辅导员之间交流事务性工作占了69.56%,学生在校期间,对其在政治思想上帮助和启发较多的人第一位却不是辅导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第一条即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但我院在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上帮助和启发所占比例辅导员仅为30.34%,同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生,和学生谈心谈话解疑答惑仅占10.11%,思想政治方面沟通探讨更是仅2.79%。我们的工作值得师生共同探讨。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