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湖南湘潭人,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随母亲杨开慧及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回湖南长沙县东乡板仓。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随母亲入狱。杨开慧牺牲后经家乡亲友保释出狱,于1931年春到上海,过了5年流浪生活。1937年初至1945年在苏联学习,先后在莫尼诺共产国际第二儿童院、伊凡诺市共产国际第一儿童院、彼得罗夫斯基中学、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就读,1943年被授予中尉军衔,194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6年1月离苏联飞回延安,同年转中共正式党员,按毛泽东教诲,在延安附近吴家枣园.学习种地,1947年随中央土地改革工作团在山西临具郝家坡参加上改工作,1949年10月在北京中南海与刘松林结婚。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前线作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任翻译和秘书,同年11月25日因美军空袭牺牲,遗体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毛岸英牺牲后,他的墓安置于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碑文上写着:“毛岸英烈士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
毛岸英刚正不阿的性格,实事求是的理念,助人为乐的品质,疾恶如仇的态度,不仅赢得了百姓,赢得了战友的尊重和同学的羡慕,还赢得了世界上正义之人的景仰,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有朝气的共产党员、一个血气方刚的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特别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兵。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把对人民幸福安宁的愿望变成了走上朝鲜战场的行动。他在工作中,善于团结同志,懂得讲究政治艺术,达到教育大多数,斗争极少数,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他知难而进,勇于奉献,主动请求从机关下工厂去找苦吃,到最基层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自然成了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从红色人物毛岸英身上,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人民的大忠大义、勇于奉献的品格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我们也从他身上看到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我们要学习红色人物毛岸英求知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史小知识:
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对激励全院上下担当奉献、埋头苦干,实现“双进”工作目标,高质量建设“六个城固”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