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参刘锦棠新疆军幕,以同知捐纳为知府。谭嗣同提倡新学,无视伦常旧说。陈宝箴抚湖南时,还乡佐办新政。任南学会会长,演讲时事,宣传变革。光绪二十四年,被召入京,升四品京卿,充军机章京,于变法维新建议甚多。戊戌政变起,决心以死报圣主,被斩。著有《仁学》、《莽苍苍斋诗集》。
历史故事:1896年的时候,谭嗣同因为耐不住父亲的逼迫,曾经被任命为会候补知府,一直都在南京准备正式上任,但是那个时候的谭嗣同对于清朝政府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广交好友,结识了梁启超,康有为等有识之士。
之后,谭嗣同在和这些人的交往之中,明白相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就必须要用新的思想,他利用自己在南京待命的这段期间博览群书,研究各种变法理论,终于在1898年的时候,谭嗣同回到了湖南,开始召集唐有常等知识分子创办了以维新派思想为主的时务学堂,这是谭嗣同事迹不得不说的一条了。
除此之外,谭嗣同的事迹还有谭嗣同在湖南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之后,让湖南一跃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之后谭嗣同又在唐有常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修铁路以及宣称自己变法的行为,变法的最初结果是获得了光绪皇帝的认可,然而这种变法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当时以慈禧太后为主的一些顽固派人士的利益冲突下,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谭嗣同的变法成功的,所以当时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戊戌变法,并且下令逮捕处死了以谭嗣同为主的戊戌六君子,至此谭嗣同的一生就结束了,而这也就成为了现在流传千古,广为佳话的谭嗣同的事迹了。
感悟:首先,从他一生的经历和处事态度来看,他的精神无疑是体现在他可以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正是对他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当时,明明可以逃跑的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站上了断头台,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人,他的这一爱国精神一直是值得中华儿女学习的。
其次,就是他的敢于变法和批判的精神。这一精神理所当然的体现在近代时期发生的一重大事件,就是戊戌变法,当时,谭嗣同、梁启超等六人为了挽救当时的中国,毅然而然的发起了这一变法运动,而在这其中,谭嗣同对该运动的支持和影响是最大的,以致于他为了该运动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再有就是谭嗣同曾在湖南创建了一个学社,同时他也倡导兴办学校、学会以及一些报社方面的东西,而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所以这也体现了他的敢于改革的精神。
最后是他在学术方面的精神也令人折服,谭嗣同接受了来自儒家的思想,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思想,这在当时是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的,他能够在学习自己国家学术思想的同时,又敢于采纳外国思想,他的这一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其实,关于谭嗣同的精神还有很多很多,但总结成一句话,所有精神都和爱国分不开。
党史小知识: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