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白头,松柏墨绿,皑皑白雪间,一片苍茫。松软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如同几十年前的历史回音,诉说着抗联战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32年,他受命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战部队,是由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地方武装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改编而来。抗联开展局部抗战,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侵略军为全力进攻华北,决定集中兵力剿灭东北抗联,尤其是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路军,东北抗联进入了最艰难时期,由于叛徒出卖,70多个装满战备物资的密营损失殆尽。日伪采取归屯政策,将散落在林区的村民集中居住,不许种植直接食用的作物,出屯不能带食物,彻底断绝抗联战士的给养,但是杨靖宇毅然决定坚守,以此牵制关东军入关。
杨靖宇孙子、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马继民介绍,杨靖宇领导抗联打了许多胜仗,不仅打击了敌人,还振奋了人心。杨靖宇在寒无棉衣、食无粮、住无所的情况下,制定了“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战略计划。
1940年初,因叛徒出卖,杨靖宇和第一路军总部的行踪暴露,为牵制敌人,杨靖宇只身一人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在一个小窝棚里度过了最后一个夜晚。2月23日,杨靖宇在与日伪军激战中壮烈殉国。
(图:日本人打死杨靖宇之后为其拍照以验明正身)
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他何以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杨靖宇是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情操高尚、无私无畏、高风亮节。他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对同志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榜样服人,是中华民族之灵魂,共产党人之楷模。
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革命先驱,驰骋疆场,敢为人先,献身正义的精神鼓舞后人,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弘扬革命烈士矢志不渝、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党史小知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