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也。”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认为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是马克思主义,便逐渐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又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勇敢地在中国播撒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建党之初,中共中央委托李大钊指导北方党的工作,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北方政治形势日益恶化,但为了领导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 他坚持留下继续战斗。1927年4月6日,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被捕入狱,在狱中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的音容与信仰,永远定格在人民群众心中,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激励李大钊前行动力。做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学习他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他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学习他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党史小知识:
1935年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改变了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