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是模范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他手举炸药包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成为了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勇敢奖章”3枚、“毛泽东奖章”1枚。1948年5月,在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在部队攻击受阻时,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在他牺牲后便延续至今的董存瑞班,依然为他保留着床位,每天早上点名时第一个被呼点的名字永远是“董存瑞”。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董存瑞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力量,奋勇前行,弘扬以“奉献”为核心的董存瑞精神,就是要在行动上勇于担当。勇于担当就是为了党和群众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不避个人风险,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考验时,我们要像董存瑞那样自觉承担起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和使命,挺身而出、勇于攻坚,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
董存瑞精神集中反映了在信念上、政治上、行动上、岗位上的时代品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突出弘扬这一主旋律,使新时代董存瑞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
党史知识:
“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