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7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我是党史领学人(二十七)|长大后的秦玉根
发布时间:2021-05-20浏览量:3907

很多人都应该不知道秦玉根是谁

但说起海娃大家一定都很熟悉

秦玉根就是电影《鸡毛信》中海娃的原型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

长大后的秦玉根有什么样的表现吧!

1947年,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科长李文彭,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来到山西省太岳军分区所辖的原平县山区,准备从地方武装中挑选一批优秀民兵扩充侦察部队。

有个一米八五身高的大个子排头兵引起了他的注意,从随行的地方领导口里得知:这个20岁出头小伙子名叫秦玉根,已有8年的革命历程。


“鹤立鸡群”的秦玉根初到侦察连,被老兵们戏称“傻大个”,但他一点儿都不傻,勤奋钻研下,“傻大个”成了捕俘能手,他的传奇战报,很快传遍全军。

1948年夏,秦玉根化装成“国军军官”,带领侦察小组,到敌前沿的陕西大荔县城,伺机抓“舌头”(就是抓俘虏,偏向于是知道一些敌方内情的)来了解城内敌65旅495团的兵力部署。

秦玉根正在分散隐蔽前进中,还没进城,恰巧就在城外迎面碰上敌少校军官,带一传令兵悠闲地走来。

秦玉根胆子大,他迎上前去搭讪,得知对方是敌495团团部副官时,来不及招呼远处的同伴,便一个箭步飞脚踹翻了传令兵,一双大手把少校倒提过来。

少校都不明白,眼前这个刚才还那么谦恭的“下级”,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一头狮子。

接下来,在敌人眼皮底下,两个“国军军官”肩并着肩,带着一个大头兵,扛着没有枪栓的破枪,走进了解放军的阵地。

1948年冬季,西北野战军大兵压境,直指国民党胡宗南部匪巢西安,第三军首长决心拔掉敌前哨阵地守卫三原县城的一个保安团。

一天傍晚时分,在县城繁华的大街上,一个敌军上尉连长,身穿考究军装,带着一个传令兵,神气十足、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一家最繁华的酒店。

这连长还没坐稳,一直追随在后的保安团特务队长,也小跑般进来了,他点头哈腰上前问候,又点烟又敬酒,媚态十足。

随着一阵家常寒暄过后,上尉得知特务队长对时局悲观,不想干“地方”,想随正规军找出路保平安,特务队长也了解到上尉此来,是“国军”对保安团防卫不放心,专行暗查之职。

酒足饭饱后,特务队长立即殷勤地陪上尉对保安团的城防一一视察,并受上尉之邀一并出城视察城外防务,两人边看边走,趁着夜色一直走进一座“国军”军营。

这时,上尉摘下墨镜对队长笑道:“你不用回地方了,已到正规军啦。”屋内灯光点亮,保安队长惊得目瞪口呆:眼前怎么都是解放军?大个子“上尉”,原来就是进城侦察的秦玉根。

党史小知识: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共产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