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战后初期,东亚、东南亚成为反帝斗争的中心地区,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独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因此,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并载入了包括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性文件,对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先辈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未来的努力奋斗中,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党史小知识:从1926年7月起,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连克长沙、武汉等地,然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一件突发事件却彻底打乱了胜利的步伐。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开始排斥和对抗共产党,也为后来的十年内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