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海两地地震,带来的是悲痛的消息,也许是上天提前送来的预告,暗示着吴老袁老的离开。一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一位是辛勤耕耘的农者,他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关怀离开了,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祝福着祖国。
2021年5月22日13:02,“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同日13: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逝世,享年91岁。操劳了一辈子,若有来世,就在这你们深爱的土地上,平凡的生活吧。
他有着无数亮眼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主持建立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出版《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
誉满天下,但他自己始终认同的身份只有一个:
“我是一名医生,倒在手术台上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的一双手,济世苍生;他的一颗心,拳拳为国;他的这条路,奋斗不止。传奇终将落幕,吴老驾鹤,他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吴老,请一路走好,这个世界,感谢您来过!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袁老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一个粮食繁多,花样不尽的世纪。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挨饿,不明白怎么会饿到吃树皮。我们第一次认识袁隆平是在书上,小时无知,总以为书上出现的人物都已成为历史,但当知道袁老一直平安之时,心里的欢乐是止不住的。
袁老晚年之时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一生志愿就是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星河如墓,葬下万载荣光。记忆中的那个袁老是个会为了消除饥饿,甘当农夫的英雄,是个会担心被县长堵而不敢回家的男人,是个会帮博士生改论文而死掉好多脑细胞的可爱爷爷。
袁爷爷,一路走好,国士无双!
国之脊梁,吾辈楷模。两位巨星非凡成就的背后是永在燃烧的创新之火,是一以贯之的初心之力,是脚踏实地的奋斗之路。他们不仅馈赠下厚重的科学遗产,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们继续开拓进取,奋力向前。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