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洋节”,主要是指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欧美西方国家的节日。这些节日因其特殊的宗教色彩和另类风情,并被掺入一些土洋结合的因素,曾一度受到一些中国人的盲目追捧。部分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趋势逐渐变大,甚至变味儿。
每个国人都应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为此,对广大师生倡议如下:
一、
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二、
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要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更不要向老师赠送“平安果”、“圣诞树”、“贺卡”等物品。
三、
各校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校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家庭,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是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人民对民族节日的重视和参与,是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外在表现。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说明文化入侵已经十分严重。所以,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倡导不过洋节。
初审:孙小南 复审: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