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我校现有通识选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工程技术、综合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以及我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这些分类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对艺术教育、创新创业的要求,以及我校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匠文化、创新文化“四文化融合”育人的特色,将现有课程归属调整为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创新创业、艺术审美、哲学智慧、经济管理和国际视野七大类别。后续通识选修课的建设要依据此类别进行,争取建设一批符合我校发展战略和特色的通识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审美标准、国际视野、批判思维等能力。
通识选修课的开课学院由课程学科归属学院负责。在线课程(尔雅课程、智慧树课程)由教学工作部负责。为突出学院学科优势,建议每个开课学院以课程团队建设一批符合学院特色的通识课程。课程尽量每学期都能开出,连续三学期不能开出,将停止开课。
一、历史文化
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有切实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文化传承有着生动的体会和主动的担当。
二、科学技术
通过讲授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知识点、方法论或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等,增长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建立对于人类自身和世界的科学态度,塑造理性批判、数理逻辑、科学探索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创新创业
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四、艺术审美
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增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综合创造与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真善美理念的熏染。
五、哲学智慧
通过学习哲学原典,让学生真正进入思想的层面,领略东西方的哲学智慧,形成具有科学方法论和批判性思维把握的能力。
六、经济管理
使学生了解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方式,对经济管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七、国际视野
通过了解外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着重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
通选课相关附件
教学工作部
201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