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我校新增三个本科专业
发布时间:2016-03-04浏览量:3578

       2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务、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
 

 

【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和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

主要区别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演变历程

众所周知,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由原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以及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合并而来,而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专业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专业群,历史的原因使得它们的学科位置严重重合并且分野不清,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或缺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原国家教委提出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过长期的酝酿和论证之后,教育部于1998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一新目录中,将原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等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我国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经济学类下设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和金融学四个专业。其中的经济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涵盖的范畴大致相当于所谓“西方经济学”的涵盖范畴,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通常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大范畴,而我国的经济学专业则是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又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学的范畴;但同时,我国的经济学及其专业设置又必须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然与西方经济学及其学科划分又有所不同。这样的专业设置既有利于和国际接轨,又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当前实际经济建设工作的需要,因而是合适的。
    国家教委的这次专业修订,将我国原来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等专业合并成一个宽口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有利于克服原有专业的设置重复及国际贸易专业口径偏窄等弊病,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又没有机械照搬西方的学科设置,而是在经济学类中同时设置了经济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于我国当前对外经济和贸易发展迅猛,而广大基层企业精通对外经贸业务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的现状的,因而也是十分必要的。    
   广东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989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199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起只招收本科生,同时与暨南大学联合招收国际市场营销方向研究生,1998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规定,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是2004年获得批准,2005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

国际商务专业与本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明显的区别。尽管本院已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与所要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国际商务专业着力培养的是有别于国际贸易专业、比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具有更为广泛专业知识的通才,能够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和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其特色在于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加上过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水平。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区别

1.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方面的区别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定位是:培养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操作应用技能,熟悉WTO国际贸易规则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背景、熟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的人才,应用经济学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英语娴熟的外经贸和外语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管理学基础知识扎实,外语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能力强,能胜任企业国际化发展及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区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以经济学科为平台,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基础、广泛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操作应用技能、掌握现代信息运用技术和定量分析手段,熟悉WTO国际贸易规则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背景、熟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的人才,专业英语娴熟的外经贸和外语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外贸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涉外机关、涉外事业单位、涉外中介机构等部门工作,实现“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结合,外经贸知识和外语的结合”的培养目标。

而国际商务是以管理学科为平台,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它比国际贸易的涵义更为广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经济学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应用外语、数理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及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等领域业务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方面的区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应用经济学科为专业建设平台,确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设国际结算模拟实验课程,突出外贸业务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习环节,加大实习力度,在实习中了解实际业务情况及特点,使学生最终能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业务发展中所需要的创新型及应用型的专门业务人才。本专业的特色就是围绕着为满足企业外贸业务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并据此来培养人才的。

国际商务专业以管理学科为专业建设平台,确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开设国际商务模拟实验课程,突出对国际企业进行管理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外语水平和应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最终能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在国际市场中得到充分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及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特色就是围绕着为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并据此来培养人才的。

4.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区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对外贸易公司或企业的具体业务部门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之培养对外经贸业务的专业人才,这是它的专业特点或专业定位。它的专业特点或专业定位决定了它不同于经济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科位置,同时也决定了国际结算应成为其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因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和实务中,国际结算是其最重要的应用理论和实际业务之一,应当也必须将其列入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2006级本科教学计划中,国际结算只有36学时(其中包括18学时的实验),是比较少的,准备在2007级的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将其调整为54学时(实验课时也作适当调整)。本专业其它的专业课中,主要的必修课有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史、对外经贸英语函电、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主要的选修课有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经贸英语写作、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跨文化交际技巧、世界经济地理、外经贸英语洽谈等。

国际商务专业的特色就是围绕着为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更加强调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管理学为课程设置的主线,国际商务专业有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有的课程主要有:产业组织理论、国际商务概论、国际税收、中国税制、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国并购。这七门国际商务专业特有的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可以将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区别开来,这种课程设置可保证使学生有更宽的知识面。需要说明的是,国际企业管理本应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在2006级的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替代课程是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计划在2007级的本科教学计划中调整为国际企业管理。主要专业课计划采用从国外引进的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和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主干教材。

5.对学生要求方面的区别

外贸的精髓在于“作”(指作外贸业务),要想“作”好就应该“专而精”;管理的精髓在于“想(指战略思维)”,要想“想”好就应该“宽而广”。

从对学生的要求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专而精,既要会作又要能作得好(指在作外贸业务方面)”,由上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可看出,专业课程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作的能力”来设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更好地“作”的能力;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宽而广,既要会想又要能想得对(指在跨国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思维方面)”,由上述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可看出,专业课程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想的能力”来设置的,国际商务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更好地“想”的能力。

6.授予学位方面的区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国际商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7.毕业生就业去向方面的区别

从狭义的专业对口的角度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到外贸公司从事具体的外贸业务工作,而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到跨国公司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网上的资料进行不完全统计后了解到,我国现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共计661所。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层次院校类型主要包括工科院校、综合型大学、财经类院校、外贸院校。

工科院校如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最初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数称为工业外贸专业,他们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既懂某一工业行业的专业知识,又懂对外贸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注重理工专业知识对外贸专业的渗透,强调数理方法的应用,强调“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的培养模式。这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是有扎实理工功底的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综合性大学如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特色有:一是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二是整合学科资源,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学科互动发展;三是倡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财经类院校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有: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商业经济和贸易经济的天然联系;二是学科发展上强调内外贸一体化;三是在人才培养上,也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办学理念。但财经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发展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这两个学科被分割在不同的院系里,学科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外贸院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主要有:一是教学和研究领域有显著的专业特色;二是重视培养学生较强的涉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是重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国外,高等院校基本没有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都是经济学专业下的分支专业国际经济学或者商科分支下的国际商务。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经济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国际商务专业是一门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新兴学科,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贸法以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国际商贸、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国际商务中高级专门人才。

    在我国,商务部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包括商贸、经济、法律、外语、金融和管理学等知识在内的国际商务专业。所以有学者认为,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对象的拓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可能被“国际商务专业”所替代。但笔者认为,根据我国这两个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国外相关专业的设置的状况,可能不会出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国际商务专业”整体单一替代的趋势。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变化趋势应该是综合类大学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调整为经济学科下的国际经济学专业或世界经济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功底和素养,本科毕业后适合继续深造,最终毕业后适合于到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工科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和外贸类院校管理学院或商学院(或国际商学院)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调整为管理学科下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致力于培养国际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和实务工作。


 

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08078ad576a20029bd642d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