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医养健康知识之艾滋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1-10-20浏览量:4630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该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人体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被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进而促成多种临床症状。

艾滋病与HIV感染两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后,若获得控制(有些不须药物即可控制)或在发病前的潜伏期,则称为HIV带原者。病发之后出现相关症状,则称为艾滋病。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三种:母婴、血液、性途径。

但是要感染还要满足三个条件:

1、足够量的病毒。

2、传播的媒介,也就是接触。

3、时间。

艾滋病病毒会存在与人体的体液中,如精液、血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这些事含量比较高,容易被感染的。而汗液、唾液、泪水、尿液中含量极低,是不容易感染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口水(唾液)感染的案例,所以不必惊慌。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2.固定伴侣,洁身自好。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7.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8.定期参加HIV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