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校园暴力案件频发暴露心理教育短板
发布时间:2013-04-20浏览量:8109

校园暴力案件频发暴露心理教育短板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日期:2013-04-20

   

短短数天,高校校园恶性暴力案件迭出:复旦大学投毒案沸沸扬扬;南航金城学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南昌航空大学一宿舍发现一具腐烂男尸;江苏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一学员被刺伤……

    每个案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相同的是,这些恶性暴力案件都发生在高校校园之内。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另一个“标志性”人物——马加爵。20042月,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学生马加爵三天内将四名舍友逐一杀害,然后亡命天涯。在随后不到十年的光阴里,高校校园里的恶性暴力事件并未止歇。有统计表明,大学生犯罪案件正呈上升之势,且高智商犯罪现象愈发突出。

    马加爵案发生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通过研究发现,马加爵的性格内向而又敏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胸中那些因为过度敏感形成的积郁无法得到有效宣泄。结果他积“郁”成疾,铤而走险,踏上了不归路。这也就是讲,如果在此之前,有机制或者个人发现马加爵(包括后来的那些嫌疑人)的犯罪“苗头”,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疏解,很可能打消他们的念头,甚至可以引导他们走向心理更为健康的人生。

    事实上,困惑恰恰在此。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过于偏重书本灌输,忽视了包括心理方面的素质教育。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自我调节和有效解决方案,轻者心理倍加压抑,甚至走向堕落,重者很可能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恶性暴力。这种暴力又往往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像马加爵等人这样针对身边人的犯罪,另一种则是“自残”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如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中自缢于宿舍内。遗憾的是,现有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甄别、预警、干预机制,结果错失挽救良机。

    马加爵案发生后,有媒体和专家疾声呼吁,不能让此类恶性暴力现象浸染本应纯洁的“象牙塔”。虽然时过境迁,但当年的那些警言依然字字沉重,其实“药方”早在十年前就已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