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科研动态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丨我院师生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量:244

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近日,教师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毕慧敏以及支部党员教师王英全、张庆爽与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杨丽,带领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本科及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全体学生,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节深刻而特殊的《毕业考察》课程实践教学。

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此次毕业考察,经过精心策划,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核心实践地点,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让师生们切身感受那段不容忘却的民族伤痛,激发爱国热情与时代责任感。

步入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笼罩了每一个人。青灰色石壁、寓意深刻的雕塑、大量确凿的史料证据以及遇难者名单墙,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同学们神情凝重,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每一张图片,认真聆听那段黑暗岁月里同胞的苦难与抗争。遇难者“30000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化作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教师第二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艺术类专业课程不仅是传授技能,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毕业考察》这样的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支部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行程前,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考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强调了纪律要求和学习重点,引导大家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参观。引导同学们从艺术表达、视觉传达、空间叙事等角度,思考如何用设计语言传递历史真相、表达民族情感、倡导和平理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们,更是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深刻体悟到作为未来艺术工作者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画笔、镜头和创意,去铭记历史、讴歌英雄、传播正义、守护和平。

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考察,更是一次涤荡思想的学习。细雨朦胧中,纪念馆尾厅“和平公园”的宁静与生机,与展览区的沉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更让师生们深刻理解“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的真谛。

这次考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国情教育,极大地增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有责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历史“活”起来,让更多人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岁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设计与美术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一直走在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上,支部通过组织这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强化了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育人意识,更成功地将爱国主义种子深植于青年学子的心田。未来,支部将继续探索党建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引导广大师生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和未来的创作实践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设计与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必将这次南京之行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用作品传播正能量,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撰写:毕慧敏 初审:杨元帅 复审:曹莹 终审:王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