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生的艺术创作视野,增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感,11月19日下午,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以下简称“惠灵顿学院”)动画专业艺术创作交流会在知信楼A25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设计与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教师纪悦琪博士担任主讲,结合其海外留学经历,为动画专业学生深入讲解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与现实意义。
讲座伊始,纪悦琪老师以亲切自然的自我介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作为一位青年学者,她毕业于南安普顿大学艺术硕士专业,作品曾入选学校官网封面,并在马来西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深耕插画与艺术教育领域。在作品解析环节,纪老师不仅展示了长达10米的画卷《Pleasure》以及入选香港黄永玉青年版画展的代表作,更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她指出,《Pleasure》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却敢于质疑“纯粹艺术愉悦”的审美准则;而另一件作品则对岭南民俗中的越南面具进行了抽象化转译,而非简单复刻。她强调,艺术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创作源于细致“观察”——观察世界、人体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从而赋予作品独特的灵魂。
讲座中,纪老师还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构建创作身份。她以徐冰的《天书》和曹斐的当代艺术实践为例,阐释“创造性转译”的重要性,指出国际办学背景的学生应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既不盲目迎合西方审美,也不固守传统符号,从而在全球化舞台上展现具有本土文化记忆的作品。
讲座尾声,纪老师总结道:“中国艺术家应善用动画、插画等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中讲好本土故事。”她鼓励在场每一位艺术探索者保持清醒的创作意识,不盲从、不迷失,既要勇于突破,也要扎根生活与文化,让作品兼具力量与温度。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讲座后分享了心得体会:动画一班白墨涵同学表示:“本次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审美之窗,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是形式的表现,更是情感与时代精神的凝结。我学会了以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日常生活,收获很大。”动画二班张新悦同学谈到:“纪悦琪博士的讲座让我超越了对艺术‘好看’的浅层理解,学会从逻辑与情感双重角度解读作品。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也让我更加包容地看待多元艺术表达。”
整场讲座不仅传递了专业知识与创作理念,更注重回应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纪悦琪老师主动贴近学生需求,营造了良好的双向交流氛围,鼓励动画专业同学在今后的创作、留学及资源获取等方面积极提问、主动探索,从而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