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企合作,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自2017年至今,张延军老师一直践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探索切合我校商贸类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形式。2019年初,受梁忠环校长先进办学思想的影响,孙守强院长的启发,在谭春波院长的积极协调和鼎力支持下,和教研室陈公行主任密切配合,与青岛兴晟合集团达成合作,由公司投入基础建设资金,建设成立了“营销创新工作室”。
一.率先垂范引效应,示范引领创特色
自2019年4月营销创新工作室投入使用以来,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张老师深知工作室的建成只是为广大师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提供了空间,而要真正发挥工作室的功能,实现培育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一方面需要组建业务能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与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和龙头企业建立深入合作的关系,引进一些高质量、富有活力的朝阳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师资以及资源基础。为此,教研室陈公行主任召开了专门会议,选举出了五位专业教师入住工作室指导创业团队,张老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教师团队日常工作实行负责人统领,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负责对引进企业和项目进行审核决议,对于企业和项目引进实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委员会决策”的原则,对引进的所有项目坚持“三个必须”原则:“企业项目必须合理合法,必须对学生专业发展有利,必须保护学生利益”。为了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或周末深入到企业进行洽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最终和蒙牛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增强了老师们的信心,激发了老师们的动力。老师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利用各种关系寻找优质的企业资源,到目前为止已与十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进项目十余个,其中2019年分别与蒙牛集团、青岛琅琊台集团、青岛邦净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横向课题三项,课题总金额达二十余万元。这一年来,通过工作室的运营项目,我们培育五支创业队伍,人数达80余人,覆盖到我校四个学院八个专业。学生团队在锻炼滋生能力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的不断增多,创业团队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了校内外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吸引了一些知名企业和高校的领导的眼球。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营销创新工作室共接待政府、企业、高校的领导前来参观指导40余次,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经过一年的努力,带领营销创新工作室的老师们为工作室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使营销创新工作室开始闪耀黄海。
二.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创新创业思想
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创业指导教师培育学生,不只是将一个学生培育成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将所有学生都培育成具有创业思维的个体。工作室建立以后,张老师本着率先垂范的思想组建了第一支创业团队-蒙牛团队。万事开头难,在蒙牛团队创建初期在人员组成、团队管理、运营方式等方面都遇到不小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担心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在经济受损失,在学业上受影响。为此张老师专门把这些同学集合起来,一方面给他们解读当前各级政府以及我校提倡的“校企融合,学科融合”号召,让同学们明白创业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反而会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素养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对他们今后的择业和就业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给同学们解读了在工作室创业的主要目的和方式,在运作方式上采取“学生无资金风险、导师搭建平台、企业免费铺货,团队定期结算”的运作方式,任何团队的任何同学无创业资金风险;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家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人际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通过召开会议,扭转了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辐射的专业和学院越来越多。
在创业的道路上,对培育的团队要适时放手,采取“导师宏观掌控,团队自主管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蒙牛团队开展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张老师引导他们团队推选出了一位主要负责人和几位核心成员,组成“管理委员会”,把团队日常运营管理的权利给他们,张老师主要掌控团队在运作方式上不要违反校企双方的规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团队走上了“公司化运营,分级管理”的模式,团队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青岛黄海学院蒙牛团队,是蒙牛集团校企合作的典范,多次成为山东大区会议及各地方区域会议的主要举例内容,被蒙牛集团山东大区的各级领导所赞扬,更是在2019年迎来了蒙牛集团山东大区行销经理、人事部经理等一新领导专门在我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在会上对蒙牛团队的成员提出了赞扬,并钦点一些帅才。随着蒙牛团队的成功培育,相继又组建了智能信报箱团队、跨境电商团队、快消品团队、琅琊台团队等,这些团队均已走上了自主化运营,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团队成员不仅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增强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培育这些团队虽然很辛苦,但是,是积累了一些团队培育经验,为今后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横向课题,带动全校参与
为了培育学生的参赛意识,激发师生的参赛热情,经过和市场营销教研室陈公行主任探讨,决定引进一些优质的横向课题,带动师生共同参与。利用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沟通交流、探讨横向课题合作,最终相继和青岛邦洁净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恒丰伟业商贸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集团公司签订了三项横向课题的合作项目,企业共提供项目经费二十余万元。其中与青岛恒丰伟业商贸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集团公司合作的横向课题以大赛的形式展开,由陈公行主任和张延军老师分别担任两个大赛的执行主任,项目签订以后,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全校各学院的师生共同参与,为了使大家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两个大赛,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的支持指导下,首先和各学院负责创新创业的老师进行了了两场座谈会,商讨了大赛的有关事宜,牺牲晚自习和其他空闲时间深入到各二级学院学生之中进行宣讲,让学生更深入、更清晰的了解大赛的形式、性质、办法和意义,通过宣讲激发了同学们参赛和创业的热情,两个大赛共组建170多支队伍,2000余名同学,覆盖到我校所有学院,十几个专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应。为了保证大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组建了大赛组委会,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由执行主任全盘负责,各部门各司既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公开透明的制度。经过2019年12月-1月阶段性的比赛,两个大赛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受到了校领导和企业领导的大加赞赏。
图一 :横向课题项目组揭牌仪式
四.努力耕作,小有收获
自从负责营销创新工作室的工作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推陈出新,事必躬亲,真正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
1.树立了营销创新工作室的良好形象
一年以来,带领营销创新工作室的广大师生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培育了一批应用型人才,产生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同时赢得了校领导以及政府和企业领导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营销创新工作室建立一年来,接待国家、省、市、区级领导,以及潍坊医学院、青岛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办院校领导、不同企业参观指导已四十余次。其运作方式和育人模式均受到政府、其他院校及企业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2.培育了几支创业队伍,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
一年以来,努力在创新创业领域深挖细耕,精心指导,耐心育人,共培育出蒙牛团队、智能信报箱团队、琅琊台团队等几支创业队伍,培育了同学们的创业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引入了三项课题,组织了两个大赛
一年以来,深知身为营销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不仅要培育工作室团队的创新创业意识、参赛意识,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带动全校其他学院和专业同学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参赛意识,从而为在全校范围内塑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贡献一份力量。为此,经过不懈的努力2019年和市场营销教研室陈公行主任引进横向课题三项,其中我担任“爱我中华·琅琊台杯”营销大赛研究和青岛邦洁科技智能信报箱市场推广研究两项课题的主持人。为带动其他专业同学参赛,“爱我中华·琅琊台杯”营销大赛和陈公行主任主持的“蒙牛杯”乳制品大赛同时在我校展开,最终带动我校2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产生了较好的辐射效应。
4.指导大赛,喜获佳绩
一年以来,在做好工作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指导2016级市场营销本科班赵莉、张运方、刘馨越、赵旭霞和王安琪同学社科奖第十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喜获单项赛二等奖;指导2016级市场营销本科1班秦鹏洁、赵莉、张运方同学参加山东高校首届轻创业大赛,一路过关斩将,从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总决赛第四名,学生团队获得12000元助创资金,张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图二:张延军老师被评为轻创赛“优秀指导教师”
5.拓宽了就业渠道,优化了就业平台
一年以来,张老师和陈公行主任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需求,寻求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交流,企业非常认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更是对工作室项目的运营方式大加赞赏,部分大型企业领导亲自莅临营销创新工作室参观指导,并提出了用人需求。360、阿里零售、鲁南制药、山东开创集团、康大集团、清大德人通等大型企业均已提出合作培养人才的需求,蒙牛集团和琅琊台集团均已向我校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五.总结工作,略有心得
创业指导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在于两方面:培育学生、培育项目。所谓的培育学生,不只是将一个学生培育成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将所有学生都培育成具有创业思维的个体。所谓培育项目,也不只是培育一个各级赛事的获奖作品,更重要的是培育更多能创造社会效益的项目。创业指导教师必须从培育学生、培育项目两个层面着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在创新创业潮流中发挥“学生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方面要做到“两个融合”。
1.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培育全体学生的创业素养,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创新创业参赛选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创业,但是,走出学校的每位学生都应该具有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能力基础。
2.参赛强化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
在团队培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到每位学生的亮点、兴趣点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培育学生,切不可搞一刀切。
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奋力拼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培育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做大、做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工作,为我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六.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老师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他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成绩和荣誉都属于过去,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今后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张老师牢记陈部长提出的“四个回归”的思想,坚持我校“开放协同、跨界融合”的育人理念,践行“知行合一”的校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正发挥好创业导师的作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新创业研究工作,为学生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进一步利用这些平台提升老师和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越思维,助推我校同学的创新创业项目如同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征途上用奉献谱写青春用责任铸就事业,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让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