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做学生创新创业引路人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2-03-05浏览量:3729

大数据学院经济统计学教研室的张春梅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经济统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上,实现了专创融合、学创融合、科创融合,教、学、创、研一体化发展,努力做好经济统计专业敢闯会创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一、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有新意

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2016年9月,在讲授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时,将统计分析软件的知识穿插其中,并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选择时下热门话题作为教学案例,如共享单车自2014年投入市场,到2016年风靡一时,在讲授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共享单车为例,搜集青岛市各区市民出行方式的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律,并给出未来共享单车相应铺设地点和投放数量等方面的预测。由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从统计学的角度,结合大数据知识,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将社会经济现象转化为统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2014级经济统计学1班学生刘贺说:“这一项目,使我感受到了数学建模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统计学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受到了大数据的温暖......”

2018年7月,在讲授经济社会统计调查这门独立实践课程时,带领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配合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和薛家岛街道办事处,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学生进行了普查业务的现场调研,学到了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企业台账处理等具体的统计业务知识。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社会,使得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更加的接地气。2016级经济统计学本科2班学生张和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通过实践,使我们补偿了理论上欠缺的实践环节,加深巩固了对统计调查的理解。”

2019年3月,在讲授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主成分回归章节的知识时,以山东省城市发展现状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搜集山东省各地级市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山东省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从所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统计学无处不在,也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2017级经济统计学1班学生孙娜说:“在项目中,我发现数据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统计学专业的一员,我对数据的热爱有了新的高度,我希望在数据的推动下,能够改变生活,也改变自己。”

二、学创融合,学科竞赛显身手

探索依托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2015年组织成立了统计分析竞赛社团,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将学科竞赛纳入到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学分之中。

负责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MathorCup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深圳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赛、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从人员选拔、参赛报名、赛前培训、场地安排、赛后总结等各个环节着手,为学生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依托统计分析竞赛社团,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奖项144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7项、山东省一等奖46项、山东省二等奖52项、山东省三等奖27项,获奖数量和比例在山东省民办高校中位居前列,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3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3项;在2016年12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2016第一届大学“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和优胜奖各1项,荣获优秀指导教师4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3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70项、优秀奖23项,共计164个奖项的好成绩,参与学生人次高达500余人次;2018年5月在青岛黄海学院第七届社团文化节期间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7级经济统计学本科1班高欢欢曾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参加建模比赛,至今为止,在和队友的默契配合之下,累计参赛7次(包括2个英文建模大赛),荣获奖项6项,自主学习了5个数学模型,钻研了3个统计分析软件,并在建模比赛中熟练运用。她说:“这一年,大大小小的比赛不仅历练了自己的心性,而且还收获了无以数计的知识和友情。”

三、科创融合,科研活动出成果

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一是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6年投建的统计分析实验室,旨在为我校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搭建科研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二是将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深化、细化,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课题,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三是将学科竞赛进行研究拓展、延伸内容,包括学生竞赛类教学成果和教改论文,并且做好的赛后总结工作,深挖建模赛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将与赛题有关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科研成果。自2016年起,指导学生获批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7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7篇;指导学生毕业论文26人,其中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4人。

结束语:创新创业教育在哪里?在专业课程教学里,这里有课程创新,还有教学方法的创意;在学科竞赛成果里,在这里既反映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又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科研成果的转化里,在这里能把创意变为现实,能让设想变实物,能成就学生人生出彩的梦想。创新创业教育,我和我的学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