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三融、四进”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2-08-31浏览量:2506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秉持“知行合一”校训,深耕双创教育沃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着力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综合实效。近年来,学院发扬“四文化”融合育人特色,逐步强化“专创融合”实践育人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思创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三融”育人机制,并有效拓展创新路径,探索出一套创新文化进工作室、进教研科研、进第二课堂和进孵化园区的“四进”模式,为高质量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坚持思创融合,发挥思政引领作用,推进教研科研。学院立足自身特色,紧密契合青岛市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定位,将思政元素融入“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度研究和“四三二一”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路径高效探索全过程,通过发挥思政引领作用,推进深积淀、强辐射的实践研究,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航向,使创新素养教育教科研工作凸显出自身内涵特质。

坚持产教融合,打造基层实践载体,衔接产业链条。学院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以专创融合为抓手,积极拓展产学研创突破路径,基于工作室基层实践载体建设,融合式打造“双师型”导师团队,并将创新文化特色融入专业课程、第二课堂,完成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衔接,实现了校企协同共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增强了产教一体化发展成效。

坚持校地融合,提升服务地方水平,推广典型经验。学院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发挥“一地三园”“众创空间”及其它孵化园区的综合作用,深度熔炼创新成果,提升后续转化水平。通过统筹校内外资源,推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影视产业园等建设步伐,并将科技创新、网上创业和文化创意实践的典型经验推广到校外、省内。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基于双创教育生态圈打造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三融、四进”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做法,将得到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学院会继续探索和拓展融合式育人机制及其有效路径,将理实一体融入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使专创融合深深扎根于课程建设和学业+产业+创业“三业融合”实践,为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