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典型
”互联网+“大赛优秀学子——孙卓如
发布时间:2023-12-12浏览量:1863

孙卓如,女,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1班学生,曾担任青岛黄海学院第九届公寓自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班内担任学习委员,获国家级、省级相关专业赛事奖项30余项,2023年荣获“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


主要获奖情况

1.荣获“建行杯”山东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项目负责人),同时参与项目省银2项,省铜1项;

2.2023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影戏齐鲁:皮影艺术数字化展馆及创新平台内容建构》国家级立项(项目负责人);

3.荣获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专项赛道平面设计类(海报)优秀创意项目全国二等奖;

4.第17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

5.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国赛三等奖3项,省赛三等奖1项;

6.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7.参与《山东泰山皮影数字化传承全流程研究》等厅级课题两项;8.第一发明人申请外观设计专利2项;

9.第一作者发表非遗相关论文2篇;

比赛经历

在2021年我成为一名黄海学子,两年多的时间我参加各类活动、比赛,不断突破自我。在今年有幸代表青岛黄海学院参加“建行杯”山东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省内其他高校同台竞争,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荣获山东省金奖项目。而在校备赛的这段时光也使我感悟良多。这段时间里,我接触并学到了许多专业外的知识,且切身体会到了创业之路的优势与挑战,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点分享我的参赛体会。


第一,“互联网+”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志做大事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学习并掌握到在课本专业外的知识。以我们团队项目《鲁“戏”有约:数字孪生技术开拓皮影戏新局面》为例,项目一直致力于以技术为媒介赋能,对省内皮影技艺非遗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致力于打造文旅、艺术品数字资源库,并有效结合AR、VR等前沿技术进行设计创作,运用AR非遗、数字文创、虚拟展馆等众多数字创意展示的呈现。有效地将我们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并从实践中不断反思出新的想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力更是有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大赛中,有来自省内许多紧跟前沿科技发展步伐、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项目被孵化、哺育,在广大学子心目中深深的种下“数字赋能艺术,精彩无处不在”的种子。

第二,“遇良师,方言行更精”,感谢项目指导教师叶辉老师,是他鼓励我参与此次项目,两年前,叶老师站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获得全国银奖,也是当年文科艺术类项目最好成绩。两年后,他带着宝贵经验引领着我扬帆起航。这是一种承继,更像一种接力,长期以来我跟随叶老师不断探索非遗艺术数字化的多维可能,这一年带领我完成两项专利,发表两篇论文,参与《山东泰山皮影数字化传承全流程研究》等厅级课题两项,非遗项目获国家级大创立项,他告诉我“在今天这个时代,非遗保护并非是单一的“重返追溯”亦或“束之高阁”,而是从艺术呈现转向关系共建,用技术手段去连接它与当代环境、个体、观者的纽带关系”,因此在项目中我不断进行商业性探索、文化思辨性的考察、综合领域的延展,同服装设计师、展陈博物馆、文创品牌馆去积极推动跨领域异业合作的可能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解构非遗,带着学术理想和情怀去做这件事,在专业操守与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我都向他学习到很多,受益颇深,从项目的备战到反反复复的打磨,从文本到路演,他始终坚定的指引我们团队,今年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带领团队完成省级奖项一金两银的好成绩。我相信,这是起点也是开始,在未来我们会带着创新的思维去做事、做人。

第三,“互联网+”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锤炼意志的舞台。为期近一年的比赛,与省内数万名参赛学生同台竞争,它使我明白,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起结果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所磨练的坚定信仰与顽强的意志。以我们项目为例,项目指导叶老师在初期对于如何利用数字化传播技术对非遗进行传播,为非遗传播注入新生的动力与我们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多次讨论。最终我们选择从我们所学戏美专业出发,从宏观上探索非遗所不得不接受的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文化语境的变革,到具体上的皮影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所学知识基于现在非遗传统的传播范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探寻在数字化语境下如何将泰山皮影这门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地数字化传播。在项目中后期,指导老师与我们项目团队一遍一遍的对项目细节进行深层次打磨,通过多次的校内路演答辩反馈,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解决问题,对于项目中的皮影数字化虚拟展馆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刻皮影文物等具体细节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功课进行探索研究,我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只是在做一个非遗项目,而是思考如何促进数字化与非遗传播的深度融合与体验,不断尝试运用新模式增强非遗的传播影响力。经历了几个月的坚持,都汇聚在最后大赛路演时的汇报与演示。这段时间是我们故事的一个缩影,更是其他许许多多参加“互联网+”为了自己的梦想追求所寻找突破的缩影。这一段的经历的本身,于我来说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是团队的大家一起在工作室奋斗的无数身影,是不断推动我们项目前进的各种指正意见,更是项目所有指导老师们的引领指点。这一切的一切将我们送到了“互联网+”省金的舞台,有了鲁“戏”有约这个团队,我想比起成绩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所带给我们的磨练,带给了我们坚定信仰与顽强意志,以及深深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也是我们所有参加这个赛事学生共同的底色。

第四,回想这一路的参赛经历,最令我刻骨铭心的瞬间便是在比赛路演时最后一句结束语与五分钟倒计时最后一秒的重合,那一刻更多的是对过去那段备赛时间的感慨。是从一开始生涩的路演答辩到后期的自信陈述项目;是无数个在工作室的夜晚老师与我们项目团队一遍一遍的打磨修正;更是真正的将文化传播的接力棒接过。

第五,比赛结束并不是我们探索的终点,在未来专业学习中,我也将继续跟随学校老师的脚步投身于新媒体时代下的非遗传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运用密不可分,不断努力进步,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黄海学子们一直所秉持的“知行合一”校训,成为有能力、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