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保护文物,更好地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更好地传承与传播文化,是新时期文物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文博会上,由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办公室选送的文物保护与虚拟旅游、文物三维复制与打印等一批文物保护与展示科技创新项目,不仅是观众争相体验的创意场所,也是各大媒体的报道焦点。国家文物局科技司获得了本次文博会的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在此次文博会上,文博单位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采用低空无人机高清视频与360度全景拍摄技术,以及全景漫游、体感互动、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推出了文化遗产虚拟旅游服务。千里之外的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手机、ipad等多种方式,以全新视角游览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和丽江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如此,还可感受云中“漫步”、空中“俯视”的独特体验,甚至从容“步入”敦煌的珍贵洞窟、兵马俑坑道等游客参观禁区,探知其中的秘密。除了世界遗产360度虚拟漫游服务外,3D复制、3D打印技术可将莫高窟的洞窟“搬”到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
这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深得观众的青睐,在几天的展示中,展台前游人络绎不绝。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凤凰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对这种既保护文物又服务社会的创新成果从不同视角予以了报道。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是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次文博会展出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70余项先进文化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