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2002年8月,宣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产品特点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历史渊源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
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宋元,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
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
产地环境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适宜宣纸的取材与制造。
产品荣誉
1915年,宣纸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2002年8月,宣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09年9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地理标志
宣纸地域保护范围
宣纸保护范围以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荐泾县列为宣纸原产地域的函》(宣政秘〔2002〕6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现辖行政区域。
产品分类
宣纸按原料的配比分为三类:特种净皮类、净皮类、棉料类,也可根据合同要求或生产方特殊要求进行配比。
宣纸质量等级分为正牌和副牌(优等品和合格品)。
要求
原料要求
青檀皮
在泾县及周边地区喀斯特山地丘陵地带生长的青檀树,组织均匀、纤维匀整、三年左右嫩枝的韧皮组织。
沙田稻草
取自泾县及周边地区河谷平原沙土上生长的纤维长、韧性强、不易腐烂的金黄色稻草。
水
取自泾县境内的山泉水。
工艺要求
选料
青檀皮料加工程序
伐条、蒸煮、浸泡、剥皮、日光晒干、皮坯
燎草加工程序
选草、切草、捣草(破节)、埋浸、洗涤、渍灰、堆积、洗涤、日光晒干、草坯
蒸煮、涤、日光摊晒、蒸煮、洗涤、日光摊晒、燎草
制浆
青植皮料
皮坯—浸泡一蒸煮一洗涤一压榨—选检一漂白一洗涤一压榨一选检一打料一洗涤—漂白檀皮纤维料
草料
燎草—鞭草—打料—洗涤漂白—漂白草纤维料
配料
草料粉碎—配合筛选—打匀洗涤全料
青檀皮料
制纸
全料配水—配胶—捞纸—压榨焙纸—选纸—剪纸—成品
标志、标签、包装
应符合GB/T10342规定,标注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产品名称、原料(或原料与配料)、规格尺寸、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执行产品标准号;或按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还应有“怕湿”等警示标志。
运输
运输时应使用有篷而洁净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雨淋、受潮,不得剧烈碰撞。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严禁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或靠近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