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输往日本的中国各种外销瓷品中,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生产的黑釉茶盏备受日本人珍视(日本人称其为“天目”)。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将历经千年遗存下来的宋代黑釉瓷盏视为自己的“国宝”珍藏着。
日本人的“国宝”中,有数件树叶纹盏(“木叶天目”),是宋代吉州窑生产的独树一帜的特产。
说宋代吉州窑的黑釉树叶纹盏是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一点也不过分。论它的装饰艺术,其鬼斧神工之妙,极富神奇的想象力,妙趣横生的灵动意态,绝对称得上是大师级出色的写意之作,绝对值得我们任何形式的激情赞扬。
图1、2、4所示三件树叶纹盏收藏于江西博物馆,图3器物为日本收藏。前三件瓷盏器体较大,笠式造型。各盏装饰树叶纹的叶筋、叶面纤维展露真切,脉络清晰,叶片形象逼真,舒展自如,自然生动。其中,图1、图4装饰叶面较大,图2、图3则较小。图2、图4的装饰叶纹折卷反叠最为生动自然,犹如阵风吹落叶,叶落于盏心之后,仍在飘荡;而盏壁乌黑的釉色,形同深沉柔和的夜空中静穆浑厚的天幕。创意中的飘逸之气,神奇的表现力,巧夺天工。很难想象,这竟然是宋代吉州窑的民间艺术家们的出色之作。睹物思情,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及经典出于不经意之间的神话再次展现出它的神奇魅力。
用树叶纹饰黑釉瓷盏的工艺为宋代吉州窑独创。其工艺流程是:先在瓷盏坯体上施一层黑色底釉。然后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沾上粘度较低、色调淡黄的釉液,贴于盏体需要装饰的部位(盏心或盏壁),纹样成形后再揭去树叶;或者将仅带叶脉的叶片蘸白釉,甩去脉络网眼中多余的釉,再贴于黑釉面上。然后,入窑经1220℃—1290℃的焙烧。由于树叶所蘸之釉以黄褐为主色调,色泽较淡而粘度较低,经高温焙烧过后,树叶图案便清晰地呈现在黑釉之上。用现代科学仪器测定的结果表明:在显微结构上,黑色底釉一般为玻璃釉,树叶脉络的面釉则含有大量由钙、镁、硅的氧化物所构成的透辉石。
单色的黑釉瓷茶盏本来会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是,吉州窑的黑釉树叶纹盏经过一片树叶的简单装饰,就倍增灵动的天性和自然的美感,令人眼目一新。黑釉面上黄、白纹样色调鲜明,彩斑幻影,各具意境,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不已。虽然是天然自成,非所谓画匠、画师刻意求之,却具有大师的潇洒笔意,准确地说,是心意。
黑釉树叶纹盏的制作工艺显而易见受到釉上剪纸贴花工艺的启发。
釉上剪纸贴花装饰工艺为长沙窑的艺匠们所创造。吉州窑的艺匠汲取其先进经验,并加以发扬光大。其制作程序是:先施黑釉作底,其次将装饰用剪纸纹样贴于釉上,再通体施一层黄褐彩的面釉。由于面釉与黑色底釉成分不同,面釉钙、磷含量高,铁含量低,粘度小,流动性大,经高温作用熔融后,呈现出奇异的黄褐釉彩。剪纸去除后,纹样纸遮盖的黑釉色调纯黑,周围的彩釉便衬托出鲜明的黑釉纹饰。图5所示器物是素胎贴花,此器所用工艺是釉上剪纸贴花初级阶段的装饰技法;图6所示器物则是该工艺成熟阶段生产的精致之物。贴花双龙,一阴一阳,戏逐火珠,一虚一实,别有新意。为宋代常见的吉祥图案(见图6)。
用简约的树叶纹替代复杂的剪纸贴花纹饰瓷盏,其意义不仅仅是装饰工艺的革新,也绝非上文所言美术意境的神奇而已,它还有更特殊的含义——那片飘舞在黑釉盏内的金色树叶具有浓浓的禅味!
那时(两宋之际),饮茶、斗茶之风风靡一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道君皇帝宋徽宗也不例外,他对茶盏极有研究,所著《大观茶论·盏》有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缕,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小大。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唯其如此,黑釉茶盏的制造在宋代大行其道,其中以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的产品最佳。
宋人饮茶、斗茶,也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怡情之乐。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即不知茶味。宋人习禅饮茶,明心见性,祈求饮茶得道者,大有人在。
吉州窑址位于吉州永和镇,赣江偎依镇东而过。禅宗圣地净居寺即雄居对岸青原山。唐代南宗七祖行思曾在此讲禅,开青原一系,发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此地遂成为佛教禅宗的渊薮。唐朝鉴真、宋代苏轼先后来此参禅礼佛。受佛雨禅风熏陶,吉州窑的瓷艺具有浓厚的佛陀色彩,不仅生产过许多佛塔法器、仙佛瓷塑,还生产出许多风格独特的名贵的禅茶器具,如自创的鹧鸪盏,仿制的兔毫盏、玳瑁盏。
树叶纹盏是吉州窑自创的最为出色的产品。盏体底釉的黑色,给人一种静穆深幽的感觉,极符合佛门参禅需要的幽静氛围。一个人只有在幽静的环境中,才能澄心静虑,做内省功夫,面壁参禅。
盏内的树叶代表菩提叶。菩提树为佛教的标志物。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古印度人曾用经水沤后的贝可罗树(简称贝树)叶当纸书写佛经,后世便将佛经称为“贝叶经”。因此,任何一个参禅者,只要面对黑釉盏中的一片树叶,就会想起菩提,想起佛陀释迦牟尼,想起佛经。如此,品茶便是参禅,便是思念佛祖,便是读经;而苍山一叶,自然之物,毫无人为的纹饰,极其普通的一物,该落就落,落在何处就在何处。这正是禅者十分企求的平常心。自然而然,以树叶装饰禅茶饮具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吉州窑的树叶纹盏随同宋代各窑口的其他外销瓷出口到国外。其外销的路径大致有两条:一是顺赣江而下,过鄱阳湖,经过传统的长江出海通道至明州今宁波,远销外洋;二是溯赣江而上至赣州,沿贡水、锦水一线,经瑞金、福建长汀、龙岩至晋江或泉州,然后销往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酷爱中国文化、深知禅茶一味的日本人对吉州窑的黑釉树叶纹盏情有独钟,他们将这片飘落东洋的千年禅叶一直珍藏着,毫不自惭形秽地将其当作了自家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