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概览
博物馆行业概况
程国锋、刘莹莹执笔
博物馆举办者在筹建博物馆之前,最好对整个博物馆行业有一个基本了解。如果举办者对博物馆行业概况一无所知,就容易找不准自身定位,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妄自菲薄要么妄自尊大,设定不合实际的办馆目标,浪费时间和资源在错误的办馆方向上。整个世界包括中国的博物馆行业是什么样的?虽然这是一个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答案的主观问题,但是根据我们与博物馆新人打交道的经验,还是可以大致明白他们的知识需求。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列举一些读者可能会希望了解的博物馆行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传递几个从过往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来的办馆建议,以帮助读者快速对博物馆行业形成概览和建立正确的博物馆工作理念。
一、世界博物馆行业概况
二、中国博物馆行业概况
三、办馆理念
一、世界博物馆行业概况
花草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和土壤,博物馆生存发展也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文明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这些要素都是影响博物馆生存、发展的土壤。工业革命之前的千百年,博物馆类机构寥寥, 即便有也形如秘府,不向社会开放共享。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生产力水平跃升,人口数量激增,现代文明普及,社会化大分工中各类机构日趋专业化,博物馆就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开始了大发展。
(一)世界博物馆总体发展脉络
根据《博物馆学概论》:早期公共博物馆最先出现于 17 世纪的欧洲,如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
随着 18 世纪后期殖民势力的扩张,公共博物馆在欧洲和北美之外的地区也落地生根。在亚洲等地陆续出现一些公共博物馆,如印度博物馆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进入 20 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博物馆开始进入一个发展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国主义情绪在欧洲各国蔓延,博物馆因其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主要国家博物馆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环境, 为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出现文化建设高潮,带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兴盛,全世界 60%以上的科技馆都建立于那时。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引领着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博物馆都在发达国家,这些博物馆拥有最大的观众群。美国博物馆在数量、理念和实践上走在世界前列。战后从殖民统治下独立的新兴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对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意义,尽管兴办博物馆数量与规模有限,但打破了以往世界博物馆由欧美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被殖民统治期间,曾有许多古代文物被肆意掠夺到国外。今天在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一些国际著名博物馆中,都收藏着许多来自不同时期殖民地或被占领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物,也包括中国的文物,发展中国家的流失文物返还之路还很漫长。
根据苏东海《融入社会 服务社会——世界博物馆的大发展及其走向》,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只有几千家博物馆,战后几十年间猛增到数万家,70 年代达到 35000 家以上,20 世纪末已超过 50000 家。根据安来顺《数字化时代之超级连接的博物馆》,1975 年世界各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总数为 25000 家;2012 年,仅 202个国家的统计,博物馆数量达到 55097 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20 年 5 月发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面对 Covid-19》(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Face of Covid-19 )(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我们依据中国 2021 年度博物馆数据修正后,得到全球博物馆总数 99828 家。不到 10 年,全世界博物馆总数增长了约 80%。
(二)世界博物馆格局现状
不平衡的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形成了不平衡的世界博物馆格局现状。虽然博物馆大小馆之间在规模上可能差别巨大,一个大馆的规模可能比得上一百个小馆, 但是博物馆总数的比较依然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全世界博物馆的数量达到 10 万家左右的时候。如其他社会机构一样,世界上每年都有新的博物馆产生、旧的博物馆消亡,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从地区分布、国家分布、每百万人拥有量等博物馆数量和全世界知名大博物馆的分布等四个角度来叙述世界博物馆格局现状。
首先,世界各地区的博物馆分布数量不均衡。欧洲和美国的博物馆总数达73099 家,占全世界的 74%,其中美国最多,达到 33082 家,欧洲 40017 家。亚非拉美地区博物馆总数只有 26081 家,其中亚太地区 16700 家,南美地区 8067 家,非洲 841 家,阿拉伯国家 473 家。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位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差距甚大。
其次,各个国家的博物馆数量也不均衡。世界上有 5 个国家各自拥有超过 5000 家博物馆,其中美国 33082 家,德国 6257 家,俄罗斯 5415 家,日本 5738 家,中国当时有 5535 家,中国位于第一梯队。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达到 6183 家,已经超过该报告中俄罗斯的博物馆总数。有 12 个国家各自拥有 1000—5000 家博物馆。有68 个国家各自拥有博物馆数量低于 10 家,其中还有 13 个国家拥有博物馆数量为 0 家。
再次,从每百万人拥有的博物馆数量这一指标来分析,世界各国博物馆发展更不均衡。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超过 100 家的国家有 13 个,主要分布在欧美。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在 1-5 家之间的国家有 100 个,主要分布在欧美之外的地区,其中就包括中国,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的博物馆数量为 3.9 家。
最后,从知名大馆的分布看,各国数据同样不均衡。当今世界比较著名的国际大馆,多数都在欧美发达国家,如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等。当然,中国故宫博物院、埃及博物馆、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印度国家博物馆等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
(三)世界博物馆格局变化态势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博物馆的舞台上,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中央位置,它们集中了全世界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藏品最丰富优质、实力最强的博物馆,牢牢掌握着全球博物馆舞台的话筒。但是随着二战以后亚非拉美地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实力的逐步增强、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的复兴,这些国家的博物馆正在世界博物馆舞台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
全球博物馆最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博物馆法律、博物馆形态、藏品研究、展览教育、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在 20 世纪一般都是先在欧美博物馆产生,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地区的博物馆。博物馆法律、城市博物馆群、综合博物馆体、博物馆科技、生态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移动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博物馆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等,都首创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些先行的理念和做法很快普及和应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美地区的博物馆,学习到欧美博物馆同行的先行理念和做法之后,善于将他山之石融会贯通、发扬光大并在其基础上予以创新,逐步显现出强劲的赶超潜力。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小小病毒影响了人际交往,影响了经济活动,博物馆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受影响更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2020 年全世界有 90606 家博物馆临时闭馆,占总数的约 90%,更为严重的是,其中有约 10%可能永久关闭,这意味着约有10000 家博物馆再也醒不过来。博物馆永久关闭未必全是坏事,部分仓促上马、没有生存能力的博物馆关闭也许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对其他博物馆也能起到警醒作用。面对危机,全世界博物馆都不约而同开始在数字化方面发力,包括开发和共享藏品数字资源、线上展览、社交媒体交流等方式,这也给全世界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博物馆工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