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青岛黄海学院国学院成功举办“文化传承与项目申报”主题讲座,特邀青岛大学窦秀艳教授为主讲嘉宾。窦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学院教师带来一场关于项目申报与职业发展的精彩报告。讲座内容详实,实用性强,为学院未来的科研发展和教师职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座谈会由国学院吴晓峰教授主持。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中富、国学院副院长张维霖出席会议。
窦秀艳教授首先从项目申报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入手,指出项目申报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无论是讲师、副教授还是教授,项目申报都是提升学术声誉、推动职业晋升的重要途径。她强调,项目申报不仅是学术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职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窦秀艳教授作“文化传承与项目申报”主题讲座
在项目类型与申报流程方面,窦教授详细介绍了各类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社会服务项目的申报流程,帮助教师们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申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特别指出,申报书的撰写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并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和参考文献等方面,系统讲解了如何撰写一份规范的申报书。窦教授强调,选题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特别是服务山东地方发展的选题方向,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窦教授还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她鼓励教师们结合山东省的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此外,申报书中的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也是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窦教授提醒大家,创新之处不仅体现在学术思想和观点上,还体现在研究方法和视角的新颖性上。讲座最后,窦教授特别强调了申报书撰写的规范性、严谨性和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她指出,申报书的各部分内容要平衡,特别是选题、学术史梳理、主体框架和创新之处等重要部分要重点突出。

张维霖代表国学院教师发言,对窦秀艳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窦教授作为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专家,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并出版了多部专著,在地方文化研究领域亦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期待未来与窦教授在青岛地方文化研究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青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通过本次讲座,学院教师们对项目申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申报各类项目,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和地方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