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赓续文脉·服务地方 | 国学院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研究新路径”教研会议
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量:289


为探索传统文化研究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3月26日,国学院在孔子学堂召开教学科研会议,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研究新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国学院副院长张维霖主持,国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张维霖首先强调了学术聚焦的重要性,教研室主任李昕昕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聚焦区域文化的可行性:

一是资源优势。山东青岛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海洋文化、琅琊文化、崂山道教文化等,可以为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二是政策与资源支持。地方政府对区域传统文化研究有政策倾斜,便于争取资源支持;

三是调研便利。易于开展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

四是适配性强。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均可与区域文化结合,形成个性化研究路径。

接下来,与会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展开了具体讨论。陶雪琪老师认为,应该立足经典,思考如何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如进行相关课程建设。于笑夏老师认为,区域文化研究可为学生提供校外课堂资源,增强实践教学。张咪老师提出,可以结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俗等展开研究。薛泽丰老师谈到:“可以引入青岛市非遗螺钿技艺体验课程,易出成果、便于展示,结合‘快闪’类活动形式,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殷兵老师结合刚出版的《西海岸旧志资料选辑》指出,地方文化研究仍有大量可挖掘的空间,地方各部门单位也有相关需求。

李雁教授提出,传统文化研究不应脱离群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既要关注学术深度,也要注重社会普及,建议教师兼顾短期成果与长期深耕。吴晓峰教授则强调,学术研究既要务实,也要有学术坚守,聚焦区域文化与上次教研会议所讨论的“致良知”理念一脉相承。

张维霖做会议总结并鼓励大家深耕各自领域,在区域文化研究中做出特色成果。他强调,本次会议是国学院学术聚焦的阶段性讨论,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路径,推动传统文化研究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

初审:李昕昕

复审:于笑夏

终审:张维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