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 船形砚(618-907)
在文房四宝的璀璨星空中,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芒。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肩而立,却又以其独特的材质——泥,在名砚之林中独树一帜。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精心筹备的 “澄怀观道——澄泥砚文化遗产特展” 中,就有这么一件馆藏珍品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唐代船形澄泥砚。这件看起来低调的"小船",可是承载了千年文人墨客的智慧呢!
船形瑰宝,唐代遗风展风姿
唐代 船形砚(砚堂)
一帆风顺寓意(来源:大山谷图库)
这方唐代船形澄泥砚,长约14厘米,宽约8.5厘米,高约5厘米 ,尺寸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庞大而显得笨重,也不会过于小巧而失去大气之感。砚体呈船形,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自然。砚身以细腻的黄河沉积泥为原料,经过精心的澄滤、炼泥等工序,质地坚硬且细腻,表面光滑如镜,仿佛能映照出岁月的痕迹。其色泽古朴典雅,既蕴含着泥土的质朴,又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为之着迷。
唐代船形澄泥砚的船形造型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化中,船常常被视为一种象征着前行、进取和一帆风顺的符号。对于文人墨客来说,他们在追求知识、创作诗文的道路上,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需要不断前行,克服重重困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船形澄泥砚的出现,正是他们对这种精神追求的一种物化体现,时刻激励着他们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勇往直前。
同时,船也与古代的交通、贸易等活动密切相关,代表着一种交流与融合。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时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频繁。船形澄泥砚或许也寓意着唐代文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融合,以及他们广阔的胸怀和视野 。它承载着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成为了他们书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艺雕琢显匠心

澄泥(来源:凤凰网)
雕胚(来源:凤凰网)
唐代船形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凝聚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尽智慧。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澄滤,将泥沙经过多次筛选和沉淀,去除杂质,提取出最为细腻的泥料。这一步骤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砚台的质地和品质 。接着是炼泥,通过反复揉搓、锤炼泥料,使其更加均匀、细腻,增强其可塑性和韧性。
在雕胚环节,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泥料塑造成精美的船形。他们注重细节的刻画,从船身的弧度到船头、船尾的造型,每一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地展现出船的灵动与神韵 。烧制过程更是充满挑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火候。温度过高,砚台可能会变形、开裂;温度过低,则无法达到理想的硬度和色泽 。工匠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握,成功烧制出了这方质地坚硬、色泽美观的船形澄泥砚 。其工艺的精湛和独特,令人赞叹不已,也让我们对古代工匠的匠心精神肃然起敬。
历史长河,名砚发展脉络清

苏易简(来源:大山谷图库)
文房四谱(来源:快懂百科)
澄泥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是一个文化逐渐繁荣的时期,书写和绘画等文化活动对砚台的需求日益增长 。当时,由于端砚、歙砚等名品石砚尚未出现,文人士大夫们用砚主要以陶砚与粗石为主 。澄泥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黄河沉积之泥为原料,经过简单的澄滤和烧制工序,初步具备了砚台的实用功能。
唐代,是澄泥砚制作技术的鼎盛时期,也是其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为澄泥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代的澄泥砚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各地制作精良的澄泥名砚层出不穷,获得了文人士大夫的广泛青睐 。当时,澄泥砚虽大多以陶或瓦砚命名,但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从制作工艺上看,唐代澄泥砚的制作工序更加精细和复杂 ,澄滤过程也更加讲究,通过多次过滤和沉淀,去除杂质,使泥料的质地更加细腻均匀。在烧制方面,工匠们对温度和火候的控制更加精准,能够烧制出质地坚硬、色泽美观的澄泥砚。
唐代澄泥砚的名品众多,产地也较为广泛 。其中,虢州澄泥砚被唐代史书典籍记载,贵为贡砚,享有 “唐人以为第一” 的美誉 。它采用陶瓮加水澄滤的沉泥之法,制作工艺独特,砚台质地细腻,发墨效果极佳。
唐宋以后,澄泥砚的制作技艺继续传承和发展,虽然在石质砚大量兴起的冲击下,其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但澄泥砚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在砚台领域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在传承过程中,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创新 。宋代,制砚业更加兴盛,澄泥工艺逐渐规范 。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中详细记载了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为后世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后世传承与演变
唐代 船形砚(618-907)
唐代以后直至元代,澄泥砚的制作并未停止,但其外形开始变得古拙厚重,带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征 。这一时期的澄泥砚在造型设计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融入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澄泥砚技艺更加成熟,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明代的澄泥砚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深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学士所喜爱,享有“砚之王者”的美誉 。在造型上,明代澄泥砚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形制外,还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造型,如仿生形、楼阁形等 。雕刻工艺也更加精湛,工匠们运用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在砚台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和纹饰,使澄泥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清代,前朝澄泥砚技艺已经失传,民间已无澄泥砚制作 。然而,清高宗乾隆偏爱澄泥砚,还有仿澄泥砚的制作 。这些仿制品虽然在工艺和材质上可能无法与前代相比,但也体现了当时对澄泥砚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到了清末,澄泥砚这一古老制砚技艺基本失传,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依然被人们所铭记。
结语
唐代 船形砚(618-907)
一方澄泥砚,半部华夏史。这件唐代船形澄泥砚承载的不仅是墨香,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脉。我们诚挚邀请您走进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在"澄怀观道"特展中,感受千年匠心,体味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