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鉴赏
探秘青州石末砚:千年墨韵中的历史瑰宝
发布时间:2025-06-27浏览量:3

引言


唐代 青州石末砚(618-907)

在中华砚文化的灿烂星空中,青州石末砚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光彩。它不仅是文人墨客案头的珍玩,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步入青州石末砚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故事,领略其独特魅力。


青州石末砚:唐代文人的案头雅器

孙过庭著 《书谱》(来源:词典网)

孙过庭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646年-691年)
(来源:360百科)

青州石末砚产自唐代青州(今山东潍坊、淄博一带),以当地特有的石材制成,因砚材研磨后呈细末状而得名。这类砚台在唐代备受推崇,成为当时文人墨客书斋中的上品。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就曾提及:"纸墨相发,砚笔相和",足见一方好砚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而青州石末砚以其"发墨如油,贮墨不涸"的特性,成为当时文人竞相追逐的文房珍品。
到了宋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房用具也备受重视。青州石末砚在这一时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文人墨客案头的宠儿。众多文人雅士参与到砚事之中,关于青州石末砚的记载和论述也逐渐增多,其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像北宋的欧阳修,就曾在《砚谱》中提及 “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然稍粗者损笔锋”,足见当时石末砚在文人圈中的地位。 当时的文人,不仅用青州石末砚研墨写字,还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到诗词歌赋、书画创作之中,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
然而,世事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战乱频仍,许多珍贵的技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失传,青州石末砚的制作工艺也未能幸免。宋代之后,青州石末砚的制作工艺逐渐绝迹,曾经盛极一时的青州石末砚,在古砚遗存中也变得凤毛麟角,只留下历史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让后人对它充满了遐想和好奇。


材质之谜:千年不衰的制砚良材

唐代 青州石末砚(618-907)

青州石末砚的制作工艺,堪称一门独特的泥与火的艺术 。它以“烂石”为原料,经过研磨、澄滤、模压、烧制等多道复杂工序,最终成为一方精美的砚台。
制作时,工匠们首先选取合适的 “烂石”,这些石头通常采自青州当地的特定区域。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状,这一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研磨的粗细程度直接影响着砚台的品质。接下来是澄滤环节,通过特殊的工具和方法,去除粉末中的杂质和粗颗粒,留下细腻均匀的石末。这就如同从沙中淘金一般,只为留下最精华的部分。
得到细腻的石末后,工匠们会将其模压成砚台的形状。这个过程中,工匠们的手就像是有魔法一样,将石末塑造成各种精美的造型,有的简约大方,有的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款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最后,将成型的砚坯放入窑中烧制。烧制的火候和时间控制至关重要,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砚台出现瑕疵甚至报废。在高温的作用下,石末发生奇妙的变化,最终成为质地坚硬、色泽独特的青州石末砚。
值得一提的是,青州石末砚虽然在制法上与澄泥砚类似,但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砚种。从原料上看,澄泥砚以泥为原料,而石末砚则以石为原料;原料制备方法上,澄泥砚是通过 “澄” 使泥料至细,石末砚则是先 “研” 成末再 “澄”;配方上,澄泥砚需加入黄丹便于烧成,石末砚则未必,因其天然之石可能自含熔剂 ;产地方面,澄泥砚产地颇多,石末砚则主要产于青州或潍州一带;文献记载上,二者也早有区别。


斗鸡图案:盛唐气象的微观呈现


唐代 青州石末砚(斗鸡图案)

东城父老传图册(来源:360百科)

黄海学院博物馆所藏的这方石末砚上,雕刻有精美的斗鸡图案,这一装饰极具时代特色。在唐代,斗鸡是一项深受各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斗鸡有着浓厚兴趣。
唐玄宗就是著名的斗鸡爱好者,据《东城老父传》记载,玄宗在宫中设立"鸡坊",选养上千只雄鸡,还任命"五百小儿"专门负责饲养训练。这一风气很快蔓延至全国,斗鸡成为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缩影。
砚台上的斗鸡图案,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文人在科举考场上的竞争精神—如同斗鸡般斗志昂扬。这种将日常娱乐与文人精神追求相结合的装饰手法,体现了唐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柳公权与青州石末砚:一代书法大师的心头好

柳公权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778年-865年)
来源:360百科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对青州石末砚情有独钟。据《旧唐书》记载,柳公权"性嗜砚,尤爱青州石末"。这位以"柳体"楷书闻名于世的大书法家,对文房用具极为讲究,他认为好的砚台直接影响书法创作的质量。
柳公权在《论砚》中写道:"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绛州者次之。"他将青州石末砚列为众砚之首,高于当时同样知名的绛州砚。这一评价使得青州石末砚身价倍增,成为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柳公权书法"骨力遒劲,结构严谨"的特点,或许正得益于青州石末砚研出的墨汁均匀流畅,便于表现笔画的精细变化。这种艺术家与工具之间的完美配合,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结语


唐代 青州石末砚(618-907)

青州石末砚,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唐代的辉煌,到宋代的鼎盛,再到后世的沉寂与复兴,它的每一段历程,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更加珍视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让青州石末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作为收藏爱好者的珍品,还是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使命,青州石末砚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用心呵护。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亲眼看看这方唐代青州石末砚,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砚台文化,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