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鉴赏
【澄怀观道】元代太白醉酒砚:一方澄泥,千年诗酒风流
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量:3

引言


元代 太白醉酒砚(1271-1368)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文房四宝宛如璀璨星辰,而砚台则是其中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明珠。作为书写绘画不可或缺的工具,砚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在中国四大名砚中,有一方砚台独树一帜,它并非石质,而是由泥土经千锤百炼而成,这便是澄泥砚。如今,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的《澄怀观道》特展中,一方元代太白醉酒砚惊艳亮相,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元代澄泥砚的独特风姿。


元代遗风,古拙厚重

钦定四库全书:文房四谱(来源:百度百科)

澄泥砚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诞生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从目前的文献、馆藏及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唐代是其创制初期,那时或许仅有实物,尚无“澄泥砚”之名,多以陶或瓦砚相称。到了宋代,制砚业迎来兴盛,澄泥工艺也逐渐规范,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而元代作为一个尚武轻文的时代,虽制砚业整体处于低谷,然而澄泥砚的制作并未中断。受时代背景与民族文化影响,元代澄泥砚在外形上一改宋代的雅致,变得古拙厚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征。


千年沉淀,泥火成珍

元代 太白醉酒砚(1271-1368)

此次特展中的元代太白醉酒砚,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从材质上看,澄泥砚择取汾河、黄河流经区域的沉积淤泥为原料,经过选料、澄泥、脱水、揉泥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才为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这些取自大自然的泥土,在匠人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太白醉酒砚所用的泥料质地细腻,经过特殊处理后,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发墨性能,“发墨而不损",而且质地坚硬,能长久保存。其色泽独特,带有岁月沉淀的韵味,或许是历经千年的氧化与环境影响,呈现出一种古朴而深邃的色调,与元代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


太白醉酒砚:诗仙风采,砚上留痕

太白醉吟图(来源:雅昌艺术品拍卖网)

太白醉酒砚砚身雕刻

再观其造型,极具特色。元代澄泥砚多以动物型、花卉型、人物型等纹饰为雕刻主题,太白醉酒砚则以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酒为蓝本进行创作。砚台主体塑造出李白醉酒后的形态,他身形微醺,衣袂飘飘,仿佛正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那生动的表情、流畅的线条,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浑圆粗犷,体积相较于宋代澄泥砚更为硕大,体现出元代独特的审美风格。这种以人物为主题的造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文人雅士的推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雕刻工艺方面,元代太白醉酒砚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匠人运用精湛的刀法,在砚台上精心雕琢。李白的发丝、胡须根根分明,衣褶的纹理流畅自然,就连酒壶、酒杯等细节之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砚台的边缘和轮廓处理得圆润饱满,给人一种质朴而大气的感觉。雕刻工艺不仅是为了美观,还与砚台的实用性相结合。例如,砚堂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墨汁的均研磨和储存,而周围的雕刻装饰则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增添了艺术美感。

文化意蕴 —— 元代文人的尚唐之风

赵孟頫《人骑图》局部(来源:搜狐书法报)
元代文人尚唐之风
这方元代太白醉酒砚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星,其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以他醉酒为题材制作砚台,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在那个尚武轻文的时代,这方砚台宛如一束文化之光,照亮了艺术的殿堂。它不仅是文人墨客挥泼墨的工具,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每当文人拿起毛笔在这方砚台上研磨,或许会联想到李白的诗词,感受到那份洒脱与豪情,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此外,元代文人崇尚唐风,以李白为题材的工艺品屡见不鲜。这方砚台不仅是一件文房用具,更寄托了元代文人对自由洒脱精神的向往。

结语


元代 太白醉酒砚(1271-1368)

一方砚台,千年风雅。元代的工匠以泥土为纸,以刀为笔,将诗仙的醉意与文人的情怀凝固在这方太白醉酒砚中。如今,它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的展柜中,静静等待着与你的相遇。大家不妨抽空前来,在《澄怀观道》的特展中,与这方承载着诗酒风流的澄泥砚,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