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
在三月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 115 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同时,三月也是意义非凡的学习雷锋月。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有幸迎来了青岛黄海学院附属幼儿园的教职工们,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富有内涵的活动。
雷锋精神的传承之旅
活动伊始,教职工们齐聚雷锋纪念馆。踏入馆内,那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瞬间将大家带回到雷锋所处的年代。在馆内,教职工们齐声高唱雷锋歌,激昂的旋律在馆内回荡,歌声中满是对雷锋精神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随后,全体教职工庄重地在雷锋像前宣誓,誓言铮铮,表达着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坚定信念。这一环节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致敬,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着教职工们在教育岗位上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关爱学生。
博物馆中的历史探索
告别雷锋纪念馆,教职工们走进了博物馆的主展厅。这里宛如一座历史的宝库,琳琅满目的展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古老的文物到现代的艺术作品,每一件都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教职工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对这座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与精心的陈列,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的窗户。
红木发簪的古韵新姿
参观结束后,令人期待的红木发簪制作活动拉开帷幕。发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由兽骨制成,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历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发簪制作达到巅峰,精美绝伦的样式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不仅是饰品,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书,见证了古代女性生活与审美观念的变迁。
在了解发簪历史后,制作环节正式开启。工作人员贴心地准备了红木簪坯、砂纸、木锯等工具与材料。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教职工们开启了创作之旅。首先,大家依据自己设计的发簪样式,拿起木锯,小心翼翼地对红木材料进行切割。木锯在手中缓缓移动,每一下都需要精准把控力度与方向,木屑簌簌落下,大家屏气敛息,专注于这第一步塑形。切割完成后,用砂纸对簪坯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打磨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次的擦拭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接着,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用刻刀在簪子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支支精美的红木发簪在教职工们的手中诞生了。大家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发簪,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此次活动对于青岛黄海学院附属幼儿园的教职工们意义非凡。在雷锋纪念馆的学习,强化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为教育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博物馆参观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储备。而红木发簪制作活动,让大家深入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创造力,促进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始终致力于传播文化、传承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期待与更多朋友携手,共同探索文化的奥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期待下一次与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