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学活动
鼻尖与舌尖的东方奇遇:蒙古国学生沉浸式茶韵品鉴
发布时间:2025-07-02浏览量:210

在为期 20 天的蒙古国学生研学项目中,茶艺课作为传统文化体验的环节之一,于 7 月 2 日在茶道社的支持下温情启幕。这场以 “茶史溯源 — 茶具认知 — 茶香品鉴 — 茶艺实操” 为主线的沉浸式课程,不仅让蒙古国学子触摸到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脉络,更以茶为媒,在温壶烫盏间架起了中蒙文明交流的桥梁。


茶史溯源:从神农尝百草到文化传承

课堂伊始,老师以 “神农尝百草” 的传说切入,讲述茶叶的起源 —— 上古时期,神农氏在尝百草时误食毒草,幸得茶叶解毒,由此开启了华夏民族的饮茶史。通过这一典故,学生们初步了解到茶在中华文明中的悠久地位,以及从药用价值到文化符号的演变过程。


茶具认知:方寸之间的工艺美学

老师展示了一套完整的中式茶具,包括:
茶壶:多为瓷质或紫砂材质,用于泡茶,强调 “壶小不夺香” 的设计原理;
茶杯:敞口浅底,便于观汤色、闻香气;
茶盘:承接废水与茶具,多为木质,体现自然古朴之美;
茶荷:用于盛放茶叶,兼具赏茶功能;
茶道六君子(茶夹、茶勺、茶针等):辅助泡茶的工具,讲解其名称与用途时,学生们对竹制工艺的精巧表示赞叹。


茶香品鉴:三种茶类的感官体验

老师选取了三种代表性茶类,带领学生进行 “闻香 — 品茶” 的沉浸式体验:
1.绿茶:
干茶呈嫩绿色,条索紧结,老师引导学生轻嗅干茶,感受清新的豆香;冲泡后,茶汤碧绿透亮,滋味鲜爽甘醇,学生们初次品尝时,对其微苦回甘的口感印象深刻。
2.乌龙茶:
干茶呈深绿或青褐色,颗粒饱满,闻之有馥郁的花果香;冲泡后香气层次丰富,茶汤金黄明亮,老师强调 “品茶需分三口”—— 初尝滋味、再品韵味、三回味甘,学生们尝试后纷纷讨论其醇厚的口感。
3.白茶:
干茶芽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香气淡雅如花香;冲泡后茶汤呈淡黄色,滋味清甜柔和,老师讲解白茶 “不炒不揉” 的工艺特点,学生们对其天然质朴的口感表示喜爱。


茶艺演示:一套完整的泡茶仪式

演示过程中,老师边操作边解释每一步的文化寓意,如 “高冲注水” 象征 “热情迎客”,“分茶均匀” 体现 “平等尊重”。学生们全程专注观察,部分人还拿出手机记录,对这套兼具仪式感与艺术性的泡茶流程表现出浓厚兴趣。


文化延伸:茶与生活的联结

课程尾声,老师总结了中国茶道 “和、静、怡、真” 的核心理念,并鼓励学生们将今日所学带回蒙古国,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饮茶之乐。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不仅了解了茶叶的历史与工艺,更感受到中国人将 “生活日常” 升华为 “文化艺术” 的智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