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学活动
蒙古国学子中国研学之旅:赴一场文化交融之约
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量:225

在这个蝉鸣不止的盛夏,一群来自蒙古国的青春身影跨越国界,踏入中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开启了一段以汉语学习为核心、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研学之旅。这不仅是一场语言的探索,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研学日程,感受这场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文化盛宴。


汉语学习:从拼音到生活,搭建沟通桥梁

1.基础夯实:拼音为匙,开启汉语之门
汉语拼音闯关:从声母、韵母到声调,语言文化学院的老师们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带领蒙古国学子攻克“b、p、m、f”的发音难关。课堂上,卡片游戏、声调儿歌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他们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拼音的模样,是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

2.日常会话进阶:从“你好,我叫……”的自我介绍,到“请问,去超市怎么走?”的问路场景,再到“我想要一份炒饭”的点菜用语,课程紧密围绕生活场景展开。老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让学子们在真实语境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当他们能流畅说出“今天天气很好”“我喜欢中国美食”时,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格外动人。

3.汉字魅力初体验:从简单的“人、口、手”到书写自己的名字,汉字的象形之美让蒙古国学子惊叹不已。他们握着笔,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勾勒笔画,虽然笔触稚嫩,却饱含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与好奇。


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触摸千年文明脉络

1.非遗手作:指尖上的传统美学 
在博物馆的手工课堂上,学子们围坐在一起,将白色棉布折叠、捆绑、染色。当拆开皮筋,看到蓝白相间的独特花纹在布上绽放时,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亲手制作的扎染手帕,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纪念品。

2.中国传统武术课:一招一式显精神
在体育教学部老师的指导下,学子们学习太极拳、长拳等武术基础动作。起势、弓步、冲拳,虽然动作还不娴熟,但他们眼神专注,每一次挥拳都透着对武术精神的理解——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汗水浸湿了衣衫,却让他们对中国“尚武崇德”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体会。

3.茶艺课:一盏清茶品人生
在博物馆的茶道社支持下,学子们身着传统服饰,学习泡茶、奉茶的礼仪。温杯、投茶、注水、分茶,一系列动作优雅流畅。当鼻尖萦绕着茶香,口中回味着茶汤的甘甜时,他们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和、静、怡、真”的韵味。


户外探索:行走的课堂,遇见多元中国

1.水上运动—桨板:与海浪共舞
阳光、沙滩、海浪,学子们踏上桨板,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划行技巧。从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到自如地在水面滑行,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挑战自我,感受青岛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

2.电影博物馆:光影里的时光穿梭
走进电影博物馆,学子们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观看经典影片片段,体验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老式电影放映机、电影海报、道具服装,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光影世界的传奇。

3.沙滩派对:夜色中的文化狂欢
当夜幕即将降临,海边蒙古国学子与中国师生一起载歌载舞。他们表演本国的传统舞蹈,演唱中文歌曲,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不同文化在这一刻交融碰撞,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校园生活:点滴温暖,构筑友谊桥梁

从入住宿舍时的好奇,到欢迎晚宴上的热情;从校园参观时对教学楼、体育馆的赞叹,到二级学院活动中的深入交流;从每日规律的作息到熄灯前的温馨分享,蒙古国学子在校园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友谊在一次次课堂互动、一场场活动合作中悄然生长。


结业礼成,不说再见

结营仪式上,蒙古国学生们与老师拥抱,念念不舍。用汉语分享着收获,简单的表达里,藏着从“舌尖生涩”到“自然开口”的蜕变。当最后一张研学证书被郑重接过,当相机定格下满是笑意的合影,为期20天的蒙古国学生汉语言研修班画上圆满句点。

此次蒙古国学生研学项目,以汉语学习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体验、科技探索、户外实践等元素巧妙融合,不仅为蒙古国学子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更搭建了中蒙文化交流的桥梁。当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我们相信,这段研学经历将成为中蒙友谊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必将开出更绚烂的花朵。